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 |
前言
最近,香港廉政公署一記重拳擊碎了李嘉誠商業帝國的"金字招牌"。
長實集團承建的觀塘安達臣道"港人首置盤"項目,這個曾被標榜為"八折圓夢"的民生工程,竟被查出6棟大樓集體上演鋼筋偷工減料的驚悚戲碼——數量不足、間距超標、位置偏移,甚至扎鐵工人都被克扣。
當巴拿馬港口交易的硝煙尚未散盡,這位94歲的"超人"再次被推上審判臺:究竟是商業帝國的偶然失足,還是資本逐利本性的必然寫照?
偷工減料:惠民工程淪為斂財工具
港口風波未平,香港廉政公署的一紙通告再次將李嘉誠推上風口浪尖。2025年5月21日,長實集團開發的觀塘“港人首置盤”被曝鋼筋工程全面造假!
設計圖紙上15厘米的鋼筋間距被拉大到25厘米,部分區域鋼筋數量削減30%,甚至用廉價鋼筋替換標準建材。這些本應以288萬人民幣“上車價”惠及年輕家庭的住宅,成了資本嗜血的試驗場。
調查發現,分包商通過行賄監理人員、虛報驗收文件等“系統性造假”,硬生生從每平方米工程中榨取數千元利潤。
而長實集團的回應卻充滿諷刺:“大樓結構無即時風險”——當3000戶業主為“縮水”的鋼筋提心吊膽時,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在股東會上大談“財務健康”,甚至以參會逃避質詢。
但是十名涉案人員落網,行賄記錄與造假文件鋪開一條觸目驚心的腐敗鏈條。而更諷刺的是,這座號稱"首次置業者福音"的樓盤,每一寸偷減的鋼筋都在無聲叩問:李嘉誠口中"合法合規"的承諾,是否早被資本游戲的算盤擊得粉碎?
那些為省下每平米5港元成本而冒險的決策背后,3000個家庭的安全被明碼標價為多少港幣?
當廉政公署從混凝土里刨出系統性造假證據,人們突然看清那個曾被神化的商界圖騰——不過是精于算計的投機者。從巴拿馬運河畔的港口博弈,到香港民生工程的偷梁換柱,這位"商業巨擘"的底線究竟在哪里?
囤地暴利:時空套利的“合法犯罪”
如果說偷工減料是資本的“技術性犯罪”,那么囤地則是李嘉誠商業帝國的“祖傳秘技”。2001年,他以每平方米1750元的樓面價拿下北京姚家園地塊,卻將二期項目拖延至2024年才以7折拋售,彼時周邊房價已飆升至8萬元/㎡,20年間獲利超40倍。
在上海真如地塊,他更以“打造精品”為名拖延開發十年,最終轉手凈賺百億,留下的卻是地鐵改道、配套缺失的爛攤子。
這種“低價圈地—拖延開發—高位拋售”的模式,本質是將社會公共資源轉化為私人財富。當剛需購房者為天價房價買單時,李嘉誠早已帶著套現的巨額資金轉戰下一個“獵物”。
商人愛國論:資本倫理的終極審判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崩塌,本質是一場價值觀的潰敗。當霍英東在抗美援朝時期冒死運送戰略物資,當任正非在制裁下堅守技術自主,李嘉誠卻在關鍵時刻將國家咽喉要道拱手讓人。《大公報》的質問振聾發聵:“偉大的企業家應是錚錚愛國者,而非冷血逐利者。”
歷史早已給出答案:沒有國家護城河的財富終將枯萎。羅斯柴爾德家族因凌駕國家利益而遭肢解,洛克菲勒財團因壟斷觸犯反托拉斯法而解體。
今天的中國更非百年前積貧積弱——商務部對港口交易啟動反壟斷審查,中遠海運加速布局希臘、秘魯港口,一條“去巴拿馬化”的新航道正在成型。
結語
2025年5月,香港廉政公署的“戰鼓行動”仍在繼續,長實集團的補救措施尚未平息民憤。站在時代的分水嶺回望,李嘉誠的案例成為一面鏡子:當資本將“合法合規”異化為技術性犯罪工具,將國家發展紅利轉化為私人暴利時,其本質已從商業創新退化為制度寄生。
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沒有一種資本可以凌駕于民族尊嚴之上。從曹德旺“利潤留海外、技術反哺祖國”的產業報國,到比亞迪突破封鎖的科技突圍,真正的商業傳奇從不是獨善其身的算計,而是與國運共生的智慧。
李嘉誠或許仍是富豪榜上的常客,但在歷史的天平上,他早已輸掉了最珍貴的籌碼——民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