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代的中國,一場關于權力與金錢的角力正在悄然上演。
賴昌星,一個在福建廈門建立起龐大走私帝國的商人,他的財富來源于一系列的走私活動,這些活動涉及香煙、汽車、成品油等高稅率商品。
為了使這些走私活動能夠順利進行,賴昌星采取了種種手段,包括賄賂和威脅,試圖打通各個環節,甚至將目標對準了剛上任的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
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和威脅,是什么讓牟新生能夠堅守原則,不為所動?賴昌星的走私帝國又是如何被徹底摧毀的?
遠華案的前奏
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經濟快速發展,對外貿易日益頻繁。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海關作為國家進出口監督管理機關,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牟新生,這位在海關系統有著重要影響力的人物,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牟新生有著豐富的海關工作經驗,在海關領域逐步嶄露頭角。
他曾先后在上海海關、海關總署等單位任職,憑借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
而此時,一個名叫賴昌星的人,正悄悄地在福建廈門編織著他的走私帝國。
1994年初,賴昌星以港商的身份回到福建。他看到了當時海關監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以及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部分人對財富的貪婪欲望,于是萌生了成立走私集團的念頭。
他通過各種手段,賄賂一些企業負責人,取得了其他企業的進出口權,以此作為掩護,開始了大規模的走私活動。
賴昌星的走私集團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他將走私的觸角伸向了多個領域,包括香煙、汽車、成品油、植物油、化工原料、紡織原料等普通貨物。
在1995年12月至1999年5月期間,其走私案值共計人民幣530億元,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為了讓走私犯罪活動暢通無阻,賴昌星可謂費盡心思。他打通了海關、港務等眾多部門,在廈門市區修建了走私的重要據點——海鑫堆場。
在這個堆場里,每天都上演著一場場“偷梁換柱”的戲碼。
貨物從港口直接拉到堆場后,廈門海關同安辦事處原副主任謝東風等人會先圈定要查驗的集裝箱箱號。
賴昌星走私犯罪集團骨干分子黃克臻、陳文遠等人則會立即根據集裝箱號單,將裝有香煙、汽車等高稅率的走私貨物集裝箱掏空,再填進事先準備好的木漿、聚丙烯等低稅率、且與偽報品名相符的貨物。
然后,他們辦妥手續交付海關查驗。經過如此一番“倒柜”操作,走私物品就能順利入關,從而逃避了高額的關稅和國家的監管。
賴昌星在腐蝕拉攏干部方面也頗有一套。他很善于揣摩某些領導干部的愛好,只要領導有“愛好”,他就會千方百計地投其所好。
如果領導愛財,他可以一次將數十萬、上百萬元的鈔票奉上;如果領導愛色,他會用美女送至身邊;如果領導愛權,他則為之四處活動。
通過這種方式,他拉攏了一批國家工作人員,為其走私活動提供幫助和庇護。
賴昌星與牟新生的激烈交鋒
1998年,賴昌星的走私生意正干得風生水起。
他的走私集團規模不斷擴大,走私金額也越來越高。可他很清楚,海關這關要是過不去,遲早得出事。
于是,他把主意打到了剛上任的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身上。
賴昌星精心策劃了這次與牟新生的見面。
他選擇在廈門一個隱秘的地點,希望能夠“私下談談”,避開他人的耳目。
見面那天,賴昌星帶著他的如意算盤,沒繞任何圈子。
他讓人抬上來一個裝滿現金的箱子,里面整整齊齊地碼著3700萬人民幣,一分不少。
賴昌星看著牟新生,臉上堆滿了笑容,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狡黠。
他用一種看似誠懇的語氣說道:“牟署長,這點小意思,希望您收下。
以后大家相互照應,您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咱們都好說話。”
他以為,在如此巨額的金錢面前,很少有人能夠不動心。
牟新生的反應卻讓他大失所望。
牟新生看著眼前的箱子,眼神中透露出憤怒和不屑。
他連看都沒多看一眼,只是冷冷地看了賴昌星一眼,然后轉身就走了。
那一刻,賴昌星的笑容僵在了臉上,他沒想到牟新生會如此堅決地拒絕他的賄賂。
軟的不行,賴昌星就來了硬的。
不久后,他派人給牟新生捎了個話,大意是“你要不配合,就干掉你”。
這個威脅充滿了赤裸裸的惡意和囂張。牟新生收到這個消息后,內心并沒有絲毫的恐懼。
牟新生沒有被這個威脅嚇倒,他轉身就把這事報給了中央紀委。
他詳細地向中央紀委匯報了賴昌星行賄和威脅他的整個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中央紀委接到消息后,立馬展開了調查。
1999年4月,海關總署紀檢組和監察局接到一封長達74頁的檢舉信,信中檢舉揭發了廈門遠華走私犯罪集團利用各種手段走私500億的大案,而且其中還涉及到公安部原副部長李紀周等人的腐敗問題。
這封檢舉信與牟新生提供的線索相互印證,讓調查工作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在調查過程中,辦案人員面臨著重重困難。
賴昌星的走私集團組織嚴密,涉及眾多部門和人員,他們為了掩蓋罪行,銷毀了大量的證據。
然而,辦案人員并沒有退縮,他們通過艱苦的偵查工作,一點點地揭開了賴昌星走私帝國的面紗。
隨著調查的深入,賴昌星的走私犯罪事實逐漸浮出水面。
他的走私集團通過進口貨物不報關、偽報貿易性質、偽報貨物品名等手段,偷逃了巨額的稅款。
同時,他還利用金錢、女色等手段,拉攏腐蝕了一批國家工作人員,為其走私提供幫助和庇護。
1999年,這案子徹底炸開了鍋。賴昌星的走私帝國開始崩塌,600多人被抓,包括一大堆官員和商人。
據《紐約時報》2000年的報道,這案子牽連之廣、金額之大,在我國歷史上都排得上號。
賴昌星一看大事不妙,1999年就跑路去了加拿大,申請難民身份。
他以為逃到國外就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于是在那邊待了十幾年,靠著法律漏洞跟我國政府耗時間。
人物結局大收官
賴昌星逃到加拿大后,我國政府并沒有放棄對他的追捕。我國與加拿大展開了艱苦的引渡談判。
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政府向加拿大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證據,證明賴昌星的犯罪事實。
同時,我國也承諾會保障賴昌星的合法權益,按照法律程序對他進行審判。
經過多年的努力,2011年,我國終于把賴昌星引渡回來。2012年,廈門法院對賴昌星進行了審判,最終判處他無期徒刑。
至此,遠華案算是畫上了句號。賴昌星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走私頭目,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而牟新生,在遠華案偵破后,并沒有閑著。他繼續在海關系統工作,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深知,遠華案的發生暴露出海關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要進行改進。
他加強了海關的監管力度,提高了對走私犯罪的處罰力度。
他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監管制度,加強了對海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廉潔意識。
他還推動了海關信息化建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海關監管的效率和準確性。
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海關的腐敗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海關的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中國政治學雜志》2003年提到,這些措施確實讓海關的腐敗少了點苗頭。
遠華案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把我國官場和商界的黑幕撕開了一道口子,讓老百姓看清了腐敗有多嚴重。
《中國季刊》2003年分析,這案子直接導致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下降,大家開始質疑:上面的人到底在干啥?中央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坐不住了。
案子之后,全國范圍的反腐行動鋪開了。
紀檢、監察等部門加大了對腐敗行為的打擊力度,抓了一批又一批貪官。
《當代中國研究》2004年說,這波行動雖然沒法根治腐敗,但至少讓那些想伸手的人收斂了不少。
從制度層面來看,遠華案也推動了我國相關部門的制度改進。
海關、稅務這些部門,規矩更嚴了,透明度也高了點。
各部門加強了內部管理和監督,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廉政制度和監督機制。
2000年初,中共中央派出的“四二〇專案調查組”,紀檢、監察、海關、公安、檢察、法院、金融、稅務等部門協同辦案,廈門特大走私案及相關的職務犯罪的案情被基本查清。
在這期間,共有600多名涉案人員被審查,其中有近300人被追究了刑事責任。
牟新生在這場反腐斗爭中,無疑是關鍵人物。
《中國日報》2002年有篇文章,把他捧為“反腐英雄”,這是對他的高度認可。
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海關官員的責任和擔當,為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資料:[1]牟新生,牛方扎.以科學治關理念統領海關工作 全面建設和諧海關——訪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J].中國對外貿易,2007(2):38-4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