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大咖視角,共話PD-L1陽性晚期NSCLC一線治療新思路
整理 | 山頂上的小石頭
引言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將于當地時間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國芝加哥正式召開。作為全球高水平的腫瘤綜合年度盛會,本次大會上,共有73項中國研究即將亮相。上海市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牽頭開展的CAMPASS研究成功入選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環節,彰顯了中國臨床研究不斷上升的國際影響力。
醫學界特意開展「AI人文對話」策劃,特邀韓寶惠教授與AI對話,深度剖析鼻咽癌診療最新突破,從國際前沿到中國方案,提前解鎖這場學術盛宴的核心看點。
問題1:請您選擇3個關鍵詞,為我們概括一下ASCO年會的核心價值及其推動全球腫瘤學研究進步的意義?
韓寶惠教授:
ASCO年會作為全球性腫瘤綜合年會,通過國際間的交融碰撞,匯集了腫瘤治療循證證據的最新進展,對于指導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創新”“規范”“合作”的核心理念。
第一,創新。ASCO年會傳遞了包括創新藥物和治療策略在內的循證醫學最新進展和觀點。自我個人2001年首次參會以來,每一次都能看到改變臨床實踐策略的關鍵性研究,使治療方案不斷優化,患者獲益逐步提升。就肺部腫瘤而言,從最初的化療時代,到靶向、免疫治療的問世,晚期肺癌逐漸成為了精準治療的典范。靶向藥物方面,EGFR-TKI已經迎來了第三代,并且從過去的單一靶點到現在包含10個信號轉導通路的治療藥物,實現了從后線到一線治療,從單藥到聯合治療的巨大突破。此外,在術后輔助治療和圍手術期方面也有了新的探索。ASCO會議所傳遞出的創新理念,對于優化臨床實踐策略、提升患者獲益都有關鍵意義。
第二,規范。早年間,我國開展的臨床研究數量有限,尤其是缺乏隨機對照的雙盲研究,通過對國外先進經驗的學習,我們把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作為指導臨床實踐、規范行為準則的主要的文件。ASCO會議每年公布的研究,有一部分會收錄到NCCN指南當中,成為指導臨床工作的重要材料,使得治療過程更加精準、規范、有序。近些年來,隨著大量臨床研究的開展和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積累,過去NCCN指南每年一次的更新速度已經無法完全概括循證證據的變化。如今,NCCN指南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都會有更新和調整,我們也看到了循證證據取得的成果在不斷滿足臨床需求并改變臨床實踐。
第三,合作。ASCO大會作為世界范圍內最高規格的腫瘤綜合年會,匯集了來自全球的研究成果及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通過學者間的交流與碰撞,可以轉化為新的臨床需求和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并且,ASCO年會作為臨床研究者與藥物研發領域的國際交流平臺,通過研討會和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達成了更為緊密的深度合作。ASCO年會作為促成國際學術合作的紐帶,對于全球多中心大型研究的開展、創新藥物的研發以及中國腫瘤事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問題2:基于您多年來臨床實踐及開展學術研究的經驗,能否請您談一下自己與ASCO的學術淵源及其給您在職業發展上帶來的深遠影響?
韓寶惠教授:
我個人第一次參加ASCO年會是在2001年,當時會議的規模、研究的創新以及報告的嚴謹性都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同時,也意識到了我們與國際水平之間的差距。ASCO年會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已經成為了國際腫瘤研究的風向標。隨著中國學者的不懈努力和以中國人群為主體的大量高水平研究的不斷開展,中國的研究者也從過去的聽眾逐漸走上了ASCO的講壇,并且在參會人數和收錄研究上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據統計,2024年ASCO大會上,共有57位中國學者發表了口頭報告,而在今年,這一記錄被再次刷新,達到了72人,其中LBA發言人數達到了11人。這說明,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的聲音越來越有分量,中國臨床研究與國際接軌的程度也在進一步加深。
這些年來,我國的研究者緊跟國際熱點,在靶向、免疫、單抗、雙抗以及抗血管生成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高質量循證研究成果,既改變了中國的臨床實踐,也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關注和認可。未來,隨著中國臨床研究的不斷開展以及循證證據的積累,必將會對滿足治療需求、指導臨床實踐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
問題3:作為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PD-L1單抗對傳統K藥的挑戰,能否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此次CAMPASS研究的設計背景?
韓寶惠教授:
目前,帕博利珠單抗已在晚期肺癌二線治療當中取得突出成績,如KEYNOTE-042研究取得的成果,奠定了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二線治療晚期NSCLC的地位,并且迄今為止仍然是行業內的金標準。
出于優化治療獲益的考慮,我們的團隊設計并開展了COMPASS研究,希望利用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聯合貝莫蘇拜單抗(PD-L1)的治療方案,達到甚至超越帕博利珠單抗所取得的治療獲益。眾所周知,在KEYNOTE-042研究中,mPFS為6.9個月,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的探索,能夠實現PFS的顯著提升,來滿足不斷提高的治療需求。
問題4:基于CAMPASS研究的最新數據,未來會給晚期NSCLC的一線治療帶來哪些改變?
韓寶惠教授:
作為一項隨機、雙盲、多中心的注冊研究,CAMPASS研究共納入了531例患者,主要終點為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PFS,并且取得了陽性的結果。關于該研究的最新數據,屆時我們將在ASCO年會上進行具體的報告。
根據目前取得的結果來看,抗血管生成聯合PD-L1的治療策略給PD-L1陽性晚期NSCLC人群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此前,HARMONi-2試驗中依沃西單抗(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與K藥的頭對頭比較獲得了5.3個月的PFS延長,并將疾病進展或死亡的風險降低了49%,證實了在PD-L1陽性NSCLC人群中的治療獲益。此次,中國研究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項:口服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聯合PD-L1單抗貝莫蘇拜單抗在療效及安全性上的優勢不僅豐富了循證醫學證據,更為提高療效、滿足臨床需求提供了優化選擇的空間。
專家簡介
韓寶惠 教授
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呼吸內科名譽主任
中國初保基金會腫瘤精準診療專委會主任委員
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腫瘤分會主委
中國抗癌協會CACA腫瘤精準診療專委會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協會副理事長
上海市醫學會腫瘤靶分子專委會主委
中華肺癌學院執行院長
上海市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會長
上海市第二屆醫德楷模獲得者,第四屆中國健康產業創新“一等獎”,中國藥學會
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上海市領軍人才,優秀學科帶頭人,第八屆中國呼吸醫師獎獲得者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精彩資訊等你來
本文來源:醫學界腫瘤前沿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