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游新聞消息,近日,一篇論文在知網上顯示“下載量高達95萬次、被引用次數為0”,該數據組合引發廣泛熱議。
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在知網檢索中發現一篇2024年10月發表的論文《次優食品營銷干預策略的有效性探究:來自元分析的證據》,顯示其累計被下載954017次,但引用次數為0。在評論區網友感到疑惑甚至質疑:“從發表到今年5月,7個月平均每天4500多次的下載量,這也太離譜了吧”“是不是刷量的”。也有人表示,“引用量為0也可能是正常現象,畢竟剛發表不久”。另有評論指出:“這篇文章發表在CSSCI核心期刊《心理科學進展》,按理說質量較高,可能只是引用文章還沒發表。”
▲論文下載量超95萬次。知網截圖
5月26日, 記者登錄中國知網頁面查閱核實,該論文于2024年10月10日發表在《心理科學進展》期刊,該期刊系北京大學核心期刊及CSSCI核心期刊。該文自知網收錄以來,截至2025年5月26日,累計下載次數為954017次,引用次數則顯示為0。
記者就此事向知網客服進行核實。知網客服人員回應:“下載量指的是知網用戶點擊下載該篇文章的次數,每次下載計為一次。被引用量是指其他論文在寫作中引用了該篇論文,由中國引文數據庫統計并按月更新,因此下載與被引用兩者并無直接關系。”客服進一步補充:“如果一篇文章在知網顯示為0引用,可能是尚未有他人在正式發表的論文中引用它,也可能引用已發生但統計尚未更新。”
▲ 網友熱議。 網絡截圖
針對網友的質疑,一位高校教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下載量本身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指標,關鍵還要看引用情況,而引用是一個有時間延遲的過程。“這篇論文才在2024年10月發表,現在才過了七個月左右。哪怕讀者已經下載閱讀,也需要將其納入自己的研究,完成論文撰寫、投稿、審稿與發表,整個流程下來至少也得大半年,引用數據難以在短期內顯現。”
“從這個時間段來看,被引用為0是相對正常的。如果今年年中開始陸續有論文引用,它的引用數據大概率也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能反映出來。”該教師分析道。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官網介紹,該論文第一作者劉某某為該院教師,通訊作者周某某為2022級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研究生。5月26日,記者嘗試通過郵件聯系該論文第一作者劉某某老師,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來源 上游新聞
值班編輯 古麗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