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喜訊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5月23日在京召開。廣州獲多項榮譽:廣州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廣州的45個先進典型分別獲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名譽院長,建筑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筑師何鏡堂被授予全國道德模范。他用建筑記錄時代變遷,以設計詮釋人文精神,更以“兩觀三性”理論重塑了中國現代建筑的美學范式。
榜樣熱議
何鏡堂,男,漢族,1938年4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筑師、建筑學院名譽院長,榮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斗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獲得“梁思成建筑獎”。
何鏡堂是當代中國建筑學科的領軍人物,他堅持中國特色建筑創作道路,構建“兩觀三性”建筑理論,打破了國家標志建筑設計由外國建筑師壟斷的局面,用建筑記錄時代發展,用堅守與奉獻書寫無悔的奮斗人生。
他主持設計200余項標志性建筑,涵蓋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以及廣州海心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等嶺南文化地標,形成獨具特色的建筑創作體系。
作為建筑教育家,87歲高齡仍堅守教學科研一線,捐資200萬元設立“何鏡堂教育基金”并募集超1150萬元,培養出3名全國、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9名博導、18位全國青年建筑師獎獲得者。同時積極推動中國建筑文化國際傳播,他先后到世界各地和國際知名院校,舉辦“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劇變中國的建筑傳承與創新”等主題建筑作品展和專業學術講座,向世界展示中國建筑智慧,提升中國建筑師的國際影響力。
何鏡堂院士表示,作為一位建筑師,能夠榮獲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不僅是對他個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整個團隊多年來不懈努力的認可。回首自己過去幾十年的建筑生涯,從1983年深圳科學館的設計競賽開始,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落成,再到近年來參與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每一步都離不開國家的培養、團隊的合作以及家人的理解。
他始終堅信,建筑不僅是空間的營造,更是文化的載體,是時代的印記。建筑不僅能夠展現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還能傳遞出新時代中國的自信與開放。未來,他將繼續秉持“兩觀三性”的設計理念,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話語體系,為培養新一代建筑師貢獻自己的力量,用建筑記錄時代的發展,用智慧和汗水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文明廣州
圖片來源同上,非商業用途,若構成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