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酒店業源起于19世紀的殖民時期。當時,面向遠東的海上貿易帶來不少西方旅人,早期便出現了供殖民者和商人下榻的旅館。
例如1887年開業的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就是殖民地時代奢華酒店的代表,其維多利亞風格建筑和頂級服務使其成為新加坡地標,曾吸引毛姆、海明威等名人入住。
新加坡萊佛士酒店
20世紀初,新加坡作為英國海峽殖民地的商業中心,酒店業開始萌芽,殖民風格的大酒店成為當時城市生活的重要一景。
二戰后,新加坡于1965年獨立,政府將旅游業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1964年1月,新加坡設立了旅游促進局(今新加坡旅游局),旨在推廣新加坡為游客目的地、發展管理旅游業。
60-70年代,新加坡投入大量宣傳和基礎建設,打造旅游友好型城市。同期間旅游業迅速增長:1970年入境游客僅52.2萬人次,旅游收入約2.69億新元;而1977年游客達到15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旅游收入約6.28億新元。可見,在獨立后短短十年間,旅游業規模實現了飛躍。
進入80-90年代,新加坡一方面修復開發牛車水等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城市風貌,另一方面興建會議中心等新場館以發展會展旅游。這些舉措豐富了旅游體驗,也提高了新加坡在文化和商務會展方面的吸引力。
2000年代中期,面對周邊地區(如曼谷、香港)的競爭,新加坡政府謀劃重大舉措:2005年宣布將在濱海灣和圣淘沙建設兩大綜合度假勝地(Integrated Resorts),包括賭場、酒店、會展、娛樂等設施。這一決策旨在以“博彩+會展”的模式帶動旅游業升級。
新加坡地標:遠處的金沙酒店及近處的魚尾獅
濱海灣金沙酒店于2010年正式開業,圣淘沙名勝世界也于2012年底全面啟幕,為新加坡新增了數千間酒店客房和世界級景點。這些項目落成后,新加坡旅游業進入新時代,入境游客和酒店業績屢創新高。
2010年代是新加坡酒店業的鼎盛期。國際商務活動和大型賽事落戶(如2008年引入的一級方程式夜間大獎賽)進一步提升酒店入住率。2019年新加坡接待了約1910萬國際旅客,幾乎是本地人口的三倍。當年旅游總收入達到277億新元的歷史峰值。酒店平均入住率長期維持在80%以上,客房收益穩居亞洲前列。
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重創行業:新加坡對短期訪客關閉邊境,旅游業幾近停擺。2020年入境旅客暴跌85.7%,僅余270萬人次;旅游收入亦同比下挫82.6%,降至約48億新元。
大量酒店空置或轉作隔離用途,2020年全年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跌至57.3%,每間可供房收入(RevPAR)僅89新元,遠低于2019年的192新元水平。
隨著防疫限制逐步放寬,新加坡酒店業自2022年起開始復蘇。2022年入境旅客回升至約630萬人次,隨后2023年猛增至1360萬人次,恢復到疫前七成以上。得益于強勁的報復性出游需求和政府吸引旅客的舉措,酒店入住率和房價同步反彈。
到了2023年,新加坡酒店平均入住率已回升至80.5%,每晚平均房價(ADR)和每房收益(RevPAR)分別達273新元和219新元,雙雙超過2019年的峰值水平。2024年旅游業全面回暖,全年入境旅客增至1653萬人次,比2023年增長21%;
旅游收入預計達到275億至290億新元,上限將刷新歷史紀錄,超越2019年的277億。新加坡用兩年時間走完了從沉寂到重奪亞洲領先的V型復蘇軌跡。
圖:2019-2024年新加坡國際旅客到訪量(柱形,左軸)及旅游收入(折線,右軸)的變化趨勢。受疫情影響,2020-2021年游客人數和消費顯著下滑;2022年起強勁反彈,2024年游客已接近疫前水平,旅游收入創下新高。
總的來看,新加坡酒店業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從殖民時期零散的旅店逐步演進為體系完善的現代產業。在政府有力推動和自身調適下,新加坡成功打造出兼具東方風情和西方服務水準的酒店產品,在亞洲乃至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即便遭遇疫情這樣的重大沖擊,新加坡酒店業仍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恢復力。這段發展歷程為新加坡贏得“亞洲酒店業明珠”的美譽,也為后續在全球舞臺上的競爭打下堅實基礎。
新加坡在全球酒店產業中的戰略地位
作為一個城市國家,新加坡能夠成為全球酒店版圖中的戰略高地,靠的是多重優勢的疊加:
地理與交通樞紐優勢:
新加坡地處東南亞心臟地帶,扼守馬六甲海峽航運要道,向北連接東亞、向南輻射澳新。這一地理位置使其自殖民時代起就是東西方貿易與文化交匯點。
新加坡樟宜機場
新加坡擁有樟宜機場這一世界級航空樞紐,航空網絡覆蓋全球超過130個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商旅客流。樟宜機場2024年的國際座位容量已恢復到2019年的98%,顯現出強大的航線連接能力。
新加坡作為“亞洲門戶”的地位,使其對國際旅客和酒店投資者都具備天然吸引力——全球旅人往來亞太,常以新加坡為中轉站或必訪目的地,從而為本地酒店帶來穩定的客源基礎。
政策環境與營商便利:
新加坡以穩定高效的治理和親商政策著稱。政府長期奉行開放的經濟戰略,營造了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和健全的法律體系。根據新華社報道,新加坡憑借優越的商業環境、良好的居住條件、卓越的連通性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了數以千計的跨國企業將全球或區域總部設立于此。
對于酒店行業而言,這意味著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公用設施保障等)以及便利的行政審批流程和稅收優惠。例如,外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公司流程快捷,酒店項目的產權受到法律嚴格保護。
這種高度國際認可的法律和金融體系,降低了投資者的制度風險。與此同時,新加坡社會治安良好、政治局勢穩定,沒有外匯管制,這些都為全球酒店資金的進入和退出提供了安全、自由的通道。
旅游與商務中心地位:
旅游業方面,新加坡一向以安全潔凈的城市形象、多元的文化魅力和豐富的景觀聞名。城市中既有濱海灣花園等現代地標,也保留著牛車水、小印度等獨特的文化社區,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偏好。
早在20世紀,新加坡便塑造了魚尾獅這一旅游標志,并持續開發新景點來提升吸引力。2024年,新加坡吸引了1653萬國際旅客,旅游消費高達約280億新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這背后除了觀光客支撐,新加坡作為亞太商務中心的角色同樣關鍵。
新加坡愛雍烏節購物中心
新加坡擁有東南亞最大的金融中心和商品貿易中心之一,聚集了眾多銀行、投資機構和跨國公司總部。大量商務出行和駐留由此產生。
據新加坡旅游局統計,2024年中國、印尼、印度等國來新加坡的商旅人士和會獎(MICE)旅客數量位居前列,并貢獻了可觀的酒店客房需求。此外,新加坡在會議會展領域也是區域領軍者:每年承辦多個亞洲乃至全球頂尖的會議展覽和獎勵旅游活動(如航空展、ITB亞洲旅游展等)。
會展旅游的繁榮不僅提高平日酒店入住率,更能帶動高檔酒店的會務、餐飲收入。新加坡旅游局旗下的新加坡會展局專門負責推動商務會獎活動,提供資金補貼和政策支持,鞏固了新加坡作為全球頂級MICE目的地的地位。
因此,無論休閑游客還是商務人士,在計劃亞洲行程時,新加坡都是一個重要選項。這種旅客結構的多樣化和高質量,使得新加坡酒店市場具備旺盛且穩定的需求。
區域競爭與比較:在全球酒店版圖中,新加坡經常被拿來與香港等其他國際都會進行比較。近年來,香港受地緣和政策等因素影響,旅游復蘇相對滯后,高端酒店入住率僅在70%-80%區間,不及新加坡的80%以上。
反觀新加坡憑借更早的開放舉措和對大型活動的吸引力,率先恢復了酒店市場活力。2024年3月,新加坡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一度達到83.8%,為亞太地區最高水平,接近疫情前峰值。
同時,新加坡高檔酒店的房價和每房收益均創新高——例如2023年新加坡豪華酒店的RevPAR達282美元,居亞洲前列。相比之下,香港因為實行港元與美元掛鉤,導致成本較高,吸引力受影響;曼谷、吉隆坡等地盡管客房便宜但面臨政治不穩定或供過于求等問題。
可以說,新加坡在酒店運營指標上全面領先主要區域競爭者,其“高房價+高入住率”的模式在亞洲極為少見。這突出體現了新加坡作為區域酒店業戰略要地的價值:一方面它有能力吸引全球高消費旅客,支撐高端市場發展;
另一方面其穩定環境又提供了投資安全感。這使得新加坡成為許多國際酒店集團和投資者進行亞洲布局時不可或缺的一環。
綜上,新加坡憑借地緣優勢、政策保障和市場實力,在全球酒店產業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位行業人士的評價是:“新加坡是一個現代化大都會和商業樞紐,為全球企業提供進入迅速發展的亞洲地區的門戶”。
新加坡馬六甲地圖
這里擁有通達世界的戰略位置、完善的基礎設施、穩定繁榮的經濟,以及兼容東西的文化和人才。因此,新加坡不僅是全球旅客的向往之地,也是國際酒店資本的戰略必爭之地。
本地知名酒店與國際連鎖品牌布局
經過多年的發展,新加坡匯聚了眾多本土知名酒店和國際酒店集團旗下品牌,覆蓋從超奢華到平價經濟型的各個細分市場,形成百花齊放的酒店格局。
奢華地標酒店:新加坡擁有數家舉世聞名的奢華酒店,成為城市名片。例如,前文提到的萊佛士酒店是殖民時期遺產與頂級服務的融合,早在1987年便被列為國家古跡加以保護。
新加坡富麗敦酒店
富麗敦酒店(Fullerton Hotel)同樣享有盛名,它由1928年建成的前英國郵政總局大樓改造而成,保留了莊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坐擁濱海灣美景,2001年開業后迅速躋身亞洲頂級豪華酒店行列。
新加坡圣淘沙嘉佩樂酒店
圣淘沙島上的嘉佩樂酒店(Capella Singapore)則結合殖民時代軍營建筑與當代別墅,于2009年開業,是遠東機構投資打造的超五星度假酒店,2018年美朝首腦會晤曾選在此舉行,令其聲名大噪。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
綜合度假村方面,濱海灣金沙(Marina Bay Sands)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地標,由三座55層塔樓及空中花園構成的宏偉造型令其成為新加坡天際線標志。濱海灣金沙酒店擁有超過2,500間客房,是新加坡乃至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單體酒店;其無邊際泳池等設施更是風靡全球社交媒體,被譽為世界上“打卡”最多的酒店之一。
與金沙隔灣相望的圣淘沙名勝世界旗下也有多家高端酒店(如邁克爾酒店、逸濠酒店等),為度假和家庭游客提供豪華住宿選擇。這些旗艦級奢華酒店不僅房價高昂(旺季每晚數百至上千新元),且全年保持較高入住率,是新加坡酒店業含金量最高的資產。
高端商務酒店:在豪華之下,新加坡有大量四星級左右的高端商務酒店,主要分布于市中心和烏節路等核心區域,服務商務和會議客人為主。這一類別既包括本土集團運營的酒店,也有國際連鎖品牌的深度參與。
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
例如,本土泛太平洋酒店集團(Pan Pacific Hotels Group)總部就設在新加坡。其旗下擁有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濱海灣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Collection Marina Bay)等多家高檔酒店;集團母公司新加坡華業集團(UOL)是本地上市房地產巨頭,保障了其資金和運營實力。
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
香格里拉酒店集團(Shangri-La)雖屬香港企業,但其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1971年就選址新加坡烏節路,如今新加坡香格里拉仍是集團旗艦之一。
國際連鎖中,萬豪國際在新加坡布局最廣,旗下擁有瑞吉酒店(St. Regis)、威斯汀 (Westin)、JW萬豪、W酒店、艾美酒店等十余家不同品牌;其中新加坡瑞吉酒店定位超五星,雅潤豪華氣派,而萬豪董廈酒店(Marriott Tang Plaza)和烏節路萬豪閣則面向高端商務與長住客。
希爾頓集團近年來亦加碼新加坡市場:2022年翻牌改造的烏節路希爾頓酒店擁有1080間客房,成為希爾頓在亞太最大的酒店;集團還在濱海灣運營康萊德酒店 (Conrad Centennial) 等。
洲際酒店集團(IHG)則以新加坡洲際酒店(位于白沙浮藝術區)為旗艦,并在烏節路和加東分別經營假日酒店(Holiday Inn) 和英迪格酒店 (Hotel Indigo) 等。
凱悅集團在新加坡有君悅酒店(Grand Hyatt) 和安達仕酒店 (Andaz) 兩家高端物業,一個位于烏節路核心,一個坐擁濱海灣景觀。
新加坡瑞吉酒店客房
其他著名品牌如四季酒店 (Four Seasons)、文華東方 (Mandarin Oriental)、麗思卡爾頓 (Ritz-Carlton,由萬豪運營) 等也早已在新加坡扎根。這些國際品牌大多采用與本地業主合作管理的模式,為新加坡帶來全球統一的高品質服務,同時也借助新加坡的市場地位拓展其亞洲影響力。
中檔商務和休閑酒店:在中檔市場,新加坡有不少品質可靠的三星到四星級酒店,滿足大眾商務客人和中產游客的需要。
本土大型地產商遠東機構(Far East Organization)旗下的遠東酒店集團是這一領域的主力,經營著Village(村酒店)、Oasia(歐亞酒店)、Quincy(昆西酒店)等品牌,在市區和郊區擁有十多家中檔酒店,房價適中、服務周到,深受區域商務客人歡迎。
此外,國際中檔品牌如雅高集團的諾富特 (Novotel)、美居 (Mercure),萬豪的福朋喜來登 (Four Points)和雅樂軒 (Aloft),希爾頓的花園酒店 (Hilton Garden Inn),洲際的假日快捷 (Holiday Inn Express)等也在新加坡有所布局。
例如,新加坡羅克西假日酒店坐落在加東歷史街區,兼具文化風情和現代舒適,經營多年來口碑不俗。再如花園酒店(Hilton Garden Inn)選址小印度附近,定位精明旅客,為希爾頓填補了在新加坡的中檔市場空白。
中檔酒店通常客房規模適中、設施齊全但不奢華,以性價比取勝。這一板塊對新加坡鞏固“大眾旅游目的地”形象功不可沒。據統計,2023年新加坡中高檔酒店客房占比約36%(華住集團提供的市場數據),可見中檔市場在本地酒店業版圖中占有重要份額。
經濟型和平價連鎖:雖然以高端著稱,但新加坡也有面向背包客、普通游客的經濟型酒店和旅店。最有代表性的要數本土連鎖酒店81(Hotel 81)和芳苑酒店集團(Fragrance)。
新加坡81酒店
酒店81在全島擁有二十多家分店,客房簡單實用,價格相對低廉(每晚100新元左右甚至更低),主要分布于芽籠等地段。芳苑集團則經營芳香、懷特等品牌酒店,也以價廉物美著稱。這些平價酒店設施和服務有限,但滿足了預算有限游客和本地臨時住宿需求。
此外,近年也有新型經濟連鎖進入,如印度的OYO曾短暫進駐新加坡市場,提供改造后的廉價客房。國際經濟品牌中,雅高的宜必思 (Ibis)在新加坡有兩家(明古連街和諾維娜)、膠囊旅館品牌如YOTEL則在烏節路開出小型客房。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對小型旅館有嚴格規范,以確保住宿業的品質和城市形象。因此經濟型酒店數量相對有限,占總房間數比例不高,但它們的存在完善了新加坡酒店業的金字塔結構,讓不同消費能力的旅客都能找到合適的住宿。
中國酒店集團的進入: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大型酒店集團在新加坡的直接布局相對有限。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2018年底,中國華住酒店集團宣布與新加坡雅詩閣有限公司合作,在新加坡烏節路開設其旗下中檔品牌全季酒店的海外首店。這是中國酒店品牌首次以自營形式進入新加坡市場,標志著華住啟動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新加坡烏節路全季酒店
華住選擇新加坡作為全季品牌出海首站,看重的是新加坡在華人世界的特殊地位及良好的國際聲譽。全季烏節路店預計由雅詩閣管理,以迎合不斷增長的中國出境游旅客需求,為其提供熟悉的住宿環境和服務。
除此之外,筆者注意到錦江、首旅等中國酒店集團雖未在新加坡直接開店,但通過并購國際酒店公司間接進入了新加坡市場(如錦江收購的麗笙酒店集團在新加坡經營麗笙藍標酒店)。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旅客成為新加坡主要客源之一(2019年中國游客消費居各國之首),未來會有更多中國酒店品牌考慮在新加坡設點。新加坡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也歡迎不同背景的運營者,競爭將進一步提升本地酒店服務水準。
總體而言,目前新加坡共有約370多家酒店、提供超過7.2萬間客房。國際酒店巨頭的主要品牌幾乎悉數進駐,新加坡也孕育出泛太平洋、富麗敦等享譽亞洲的本土酒店品牌。
這種本地與國際并存、各檔次齊全的格局,使新加坡成為亞太酒店業一個縮影:頂級奢華酒店樹立標桿,中高檔酒店支撐商務旅游,中低檔酒店完善多元選擇,整體市場競爭充分而有序。這既滿足了多元化的旅客需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機會。
中國酒店集團在新加坡設立公司或區域總部的原因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酒店集團將目光投向新加坡,在此設立國際業務公司或區域總部,以謀求全球化發展。總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營商環境穩定,國際公信力強。新加坡長期以來以廉潔高效、法治健全著稱,其法律和金融體系的公信度獲得國際認可。
對于希望“走出去”的中國酒店企業來說,在新加坡設立總部有助于贏得西方合作伙伴和投資者的信任。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曾表示:“新加坡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法律與金融體系的公信度受國際認可,容易讓中國企業進入又便于與歐美市場接軌”。
可見,新加坡嚴格的法治環境和成熟的金融監管,讓中國公司在此開展國際業務更具可靠性。同時,新加坡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商業糾紛解決機制,企業在這里可以放心地進行品牌拓展和資本運作,不必擔心政策多變或法律風險。
這種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對于經歷過快速發展而希望“二次出海”的中國酒店集團極具吸引力。季琦就曾強調,華住要將國際總部逐步設到新加坡,以新加坡為基地開展國際化業務,整合好此前收購的德國酒店資源并繼續在歐洲和亞洲尋求并購機會。
2. 區位中立,輻射區域廣泛。新加坡地處東南亞,文化上與中國一衣帶水,同時又是獨立的第三方,中美等大國在這里交匯互動。這種“東半球中立港”的地位,使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連接亞太和歐美的橋梁。
新加坡市區遠景
對酒店集團而言,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可以方便地管理東南亞業務,并輻射南亞、大洋洲等周邊市場。此外,新加坡航運及航空中心的地位意味著從這里出發,數小時航程可覆蓋大部分亞太主要城市,運營和拓展區域網絡十分便利。
例如華住將新加坡作為國際化基地后,計劃下一步通過參股或收購,將品牌擴充至亞洲多國,再進軍歐洲和美國市場。新加坡優越的地理連接性為這一藍圖提供了立足點。
相較之下,如果總部設在中國內地城市,受簽證和航班所限,和海外團隊、客戶的互動都會不及新加坡便利。因此,新加坡被許多中國企業視為開展海外業務的理想跳板。
3. 人才優勢和文化契合。新加坡擁有大批通曉中英雙語的人才。在酒店和服務業領域,新加坡匯聚了來自東南亞各國以及歐美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他們既理解亞洲(尤其華人文化)又具備國際視野。
這種人才儲備對中國酒店集團很有吸引力。季琦就提到,他非常看好新加坡的雙語人才,希望借助這里的人力資源推動華住的全球化。此外,新加坡社會以華人為主體(約75%的人口是華裔),文化習俗與中國相近,中國企業管理團隊在這里工作生活相對容易適應。
語言溝通上,無論官方的英語環境還是民間通行的漢語,都讓中國背景的管理者和員工有親切感。
可以說,新加坡兼具“國際都會”和“海外華人社會”雙重身份,這種文化契合度是其他國際商業中心(如紐約、倫敦或香港)所不及的。有了文化與人才的優勢,中國酒店集團在新加坡設立總部就能更順暢地開展經營:既能服務講英語的全球客戶,又能照顧中文市場的溝通需求。
新加坡馬六甲海峽碼頭
4. 金融與投資中心的吸引力。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大量國際資本和投資者云集于此。這對于有海外融資和并購需求的中國酒店集團來說是重大利好。
將海外業務主體放在新加坡,可以更方便地對接國際投行、主權基金和私人股本,獲取發展所需的資金和合作機會。例如一些中國酒店集團選擇在新加坡發行債券、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進行跨境投資,都是利用了本地發達的金融服務體系和較低的稅負環境。
新加坡實施低公司稅率政策,對特定地區總部還有稅務優惠(“區域總部獎”)和人才引進便利等激勵措施。這使得在新加坡設立地區總部具備直接的經濟利益。
此外,新加坡外匯自由、資金進出幾乎無障礙,中國企業可以在此自由調度境外資產,用于全球收購或項目開發。可以說,新加坡作為資本市場開放且監管完善的金融中心,為中國酒店集團走向國際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5. 政府支持與總部經濟政策。新加坡政府樂于吸引外國企業把區域總部設在本地,并推出了完善的“總部經濟”支持政策。經濟發展局(EDB)等機構為跨國公司提供落戶咨詢、稅收優惠、人力培訓等一站式服務,使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和運營總部變得非常便利。
據新華社報道,新加坡以總部經濟著稱于世,已有上千家跨國企業在此設立區域或全球總部。中國大型酒店集團作為跨國企業的一員,同樣享受這些政策紅利。比如,華住集團新加坡總部的成立就得到了本地相關機構的協助和支持。
良好的政商關系和積極的態度,使中國企業在新加坡開展業務更有信心。此外,新加坡政府也樂于看到更多中國企業進駐,以深化新中兩國經貿合作。所以,中國酒店集團選擇新加坡,不僅是企業自身戰略考量,也符合新加坡打造多元經濟生態的政策方向,可謂一拍即合。
綜上,中國酒店集團在新加坡設立公司或區域總部,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一方面,為了借助新加坡可靠的制度環境、區位優勢和人才資源,來降低國際化風險、提高運營效率;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和資本網絡,加速企業的國際布局。在實踐中,我們已經看到華住在新加坡設立國際總部并即將開出海外首店,全季酒店入駐獅城;未來不排除更多中國品牌如錦江、首旅甚至綠地酒店板塊等也來到新加坡設立區域中心。對于有全球抱負的中國酒店企業來說,新加坡無疑是一個理想的根據地。
新加坡酒店行業投資回報分析:優勢與風險
隨著疫情后旅游市場反彈,新加坡酒店行業在2023-2025年展現出良好的投資回報潛力。以下將基于最新數據,從經營業績和投資交易兩方面分析新加坡酒店業的回報情況,并比較其在亞太地區的優勢與風險。
1. 經營業績:RevPAR創歷史新高,現金流回報強勁。2023年以來,新加坡酒店的關鍵運營指標全面超越疫前水平。
根據新加坡旅游局統計,2023年全年酒店平均入住率(OCC)達到80.5%,平均每日房價(ADR)為273新元,每間可供房收入(RevPAR)達219新元,均高于2019年水平。
2024年行業表現進一步提升:OCC小幅增至81.8%,RevPAR升至226新元,再創新高。這意味著每間房每年可產生的營業收入已超過2019年,凸顯出市場強勁的恢復力與定價能力。
驅動RevPAR攀升的主要因素,一是高房價:由于需求旺盛且供給增長有限,2023年整體ADR比2019年提高約20%。尤其在高端細分市場,客人愿意支付更高價格獲取優質體驗。例如2023年新加坡豪華酒店的平均房價飆升至約USD314(約合425新元),帶動RevPAR達到282美元的紀錄水平。
二是入住率回升迅速且保持區域領先。盡管2023年游客總數尚未完全恢復到疫前,但酒店入住率已幾乎追平2019年,甚至在亞洲主要市場中一馬當先。
亞太酒店行業研究機構STR的報告稱,新加坡自2022年8月以來連續數月位居亞太20大國家酒店入住率的前五位,2024年初更是躍居第一。高房價疊加高入住,使得新加坡酒店RevPAR增長亮眼。
據Statista數據,2023年新加坡酒店總體RevPAR約223.9新元,創下過去十年來最高值。這表明即使考慮通脹,新加坡酒店的單位收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圖:2019-2024年新加坡酒店平均房價(ADR)與每房收益(RevPAR)變化趨勢。可見2020-2021年疫情期間指標斷崖式下跌,2022年起迅速反彈,2023-2024年ADR和RevPAR均已超越2019年峰值水平。
強勁的經營表現帶來了可觀的現金流回報。例如,以2024年RevPAR 226新元計算,一間客房一年可產生約82,500新元的客房收入,相比2019年的約70,000新元提高了近18%。考慮到同期人工和能源成本漲幅有限,酒店利潤率也在提升。
事實上,不少新加坡高檔酒店在2023年下半年已恢復滿房,并借旺盛需求上調房價,從而實現營業利潤的新高。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持有酒店物業能夠獲得比疫情前更高的經營現金流收益。
如果以2023-2024年的盈利水平粗略估算,新加坡優質酒店資產的經營毛收益率(未扣除固定成本)可能達到6-8%。這在亞太主要城市中處于領先梯隊,反映出新加坡酒店市場巨大的吸金能力。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高RevPAR部分源于壓抑需求釋放和大型活動集中舉辦的特殊時期。例如2024年僅泰勒·斯威夫特和酷玩樂隊在新加坡連開多場演唱會,就令當月酒店RevPAR同比飆升18.5%。未來隨著市場回歸常態,RevPAR增速可能放緩。
但即便如此,行業人士預測2025年新加坡酒店RevPAR仍有2-3%的穩健增長空間。總體而言,新加坡酒店的運營回報目前處于歷史高位,顯示出極佳的投資經營價值。
2. 投資交易:資本趨于回流,收益率穩健。在資產投資層面,新加坡酒店物業交易市場正從疫情低谷中復蘇,并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挑戰。2019年可謂交易盛景,全年錄得11宗酒店買賣,交易總額高達28億新元,反映了投資者對新加坡酒店的強勁信心。
疫情發生后,投資活動急劇降溫:2020-2021年間大宗交易幾近停滯,僅有零星小額酒店易手。隨著行業基本面轉好,2022年酒店投資市場漸趨活躍,據HVS統計當年有15宗酒店交易,交易額約12.6億新元。
然而受全球通脹導致利率攀升等因素影響,2023年投資量再次走弱——全年僅成交3宗酒店資產,金額約5.72億新元,遠低于疫前水平。投資放緩主要因為融資成本上升和經濟不確定性,使部分買家持觀望態度。
不過進入2024年,市場情緒明顯改善,酒店交易出現反彈。2024年全年共有10宗交易落地,總額達到17.48億新元。雖然這一水平仍略低于2019年,但已是疫情后的新高,顯示投資者對新加坡酒店長期前景重拾信心。
幾個標志性案例包括:凱德集團以2.90億新元收購萊佛士坊馨樂庭公寓酒店(每房單價約97萬新元);昇龍集團以1.70億新元購入樟宜盛捷 Capri 公寓酒店;景春集團則斥資1.80億新元購得電報大廈酒店(每房單價高達134萬新元)。
這些成交反映出投資者不惜以接近百萬新元每房的價格爭搶核心地段資產,印證了新加坡酒店的價值稀缺性。
圖:2019-2024年新加坡酒店投資交易額變化(單位:新元)。可見2019年交易額高企,2020-2021年受疫情沖擊跌至谷底,2022年起逐步回升,2024年反彈明顯但仍略低于疫前水平。數據來源:新加坡旅游局、HVS等公開報告。
就投資收益率而言,新加坡酒店資產以低收益率、低波動著稱。根據新加坡商業評論的報道,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新加坡酒店物業資本化率(Cap Rate)一般介于4%至5%之間。
這一水平相較區域其他市場偏低(例如亞太整體酒店資本化率平均在5%-6%),反映出新加坡酒店作為核心資金“避風港”資產的定位。投資者愿意接受較低的初始回報率,來換取資產的安全性和長期升值潛力。
從資產運營角度看,目前酒店資產的正向利差仍在維持——據行業分析,新加坡酒店資產以約4.25%的資本化率計算,其收益率相對于無風險利率仍有正溢價,表明投資者持有酒店物業在財務上是合理的。
而隨著2024年底開始全球加息周期見頂,新加坡本地利率預計將逐步下行。借貸成本降低將進一步提高酒店投資的凈回報,同時也可能推高資產估值(即壓低資本化率)。
因此,有觀點認為2024-2025年將是進入新加坡酒店市場的良機,屆時利率下行和旅游增長雙重利好,有望帶來資本增值+經營增收的“雙擊”回報。
當然,新加坡酒店投資也并非沒有風險和挑戰。首先是資產價格高企、投資門檻高。由于土地資源極度稀缺,新加坡酒店物業的單位成本在亞洲首屈一指。
正常情況下,市區優質酒店的每間客房估值已達70-100萬新元區間,頂級豪華酒店甚至超過每房130萬新元。如此高的進入成本,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承擔較大的資本支出,初始現金收益率偏低。
同時,潛在買家群體受限于需要雄厚資金實力和長期眼光。其次,酒店運營對外部環境高度敏感,新加坡作為開放經濟體,易受全球宏觀波動影響。
例如,新冠疫情、國際旅行政策變化、全球經濟衰退等都可能對入境旅客量造成重大沖擊,并傳導至酒店業績。2020年的情景就是明證:一旦遇到邊境關閉,哪怕資產再優質,酒店收入也幾乎歸零。
對此,投資者需要有充分的風險準備,如購買營收中斷保險、預留運營資金等,以應對突發狀況。再次,新加坡酒店市場未來的增長空間相對有限。與新興市場的高增長、高回報相比,新加坡已屬成熟市場,酒店需求基本盤雖大但增速平穩,投資回報更多來自穩健運營和資產升值,而非爆發式增長。
亞太一些新興旅游目的地(如越南、菲律賓)近年游客漲幅驚人,相應酒店投資回報率可能更高。但這些地區法律和市場風險也更高,缺乏新加坡這樣的安全性。因此,這其實構成了新加坡酒店投資的相對優勢:對于偏好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者來說,新加坡依然是亞太首選;
而追求高回報、可承受高波動的資金,可能會部分轉戰回報率更高的市場。最后,新加坡酒店行業也存在運營成本上漲和人手短缺的隱憂。本地人力資源成本亞洲最高之一,且服務業勞動力相對短缺,這對酒店盈利能力形成一定壓力。
不過,新加坡政府正通過增加工作準證配額、推動酒店業數字化等方式緩解這一問題。總體來看,新加坡酒店投資的核心風險在于高成本和外部需求波動,但這些風險以其卓越的治理和市場地位為基礎,被控制在相對可管理范圍內。
新加坡圣淘沙島
新加坡VS亞太其他市場:綜合以上,新加坡酒店業在亞太具備以下比較優勢:需求端,新加坡擁有穩定高端客源和多元市場支撐,抗跌性強、恢復快;供給端,政府嚴格管控酒店土地供應,未來5年僅計劃增加約5,880間客房,相當于現有供給的7.4%。
供給增幅年均不到1.5%,有效防止了過度建設,實現供需動態平衡。這一點在區域內十分突出——許多東南亞城市存在酒店過量開發隱患,而新加坡因土地有限和規劃嚴謹,長期保持供給偏緊的狀態,利于經營者維持高入住和房價水平。
資本端,新加坡政治穩定、法治健全,沒有外匯管制,交易過程透明順暢,產權保護強,使其成為機構投資者眼中“安全資產”。相比之下,區域一些國家可能存在政策不確定性、產權復雜或匯率風險。這些都提高了新加坡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因此,我們看到即便疫情沖擊,區域內資金并未撤離新加坡酒店市場,反而在機會出現時迅速回流。而在風險方面,新加坡也并非完美無缺:作為成熟高端市場,新加坡投資收益率偏低,資金占用量大,不適合風險偏好高或尋求快速回報的投資者。
此外,新加坡的強勢貨幣和較高消費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旅游客源的增長(例如部分價格敏感游客可能轉赴鄰近的物價低廉國家觀光)。
但從長期看,這些因素不足以撼動新加坡作為亞太酒店投資重鎮的地位。新加坡依托其良好的治理和獨特的定位,仍將穩居“高回報(運營)、低風險(投資),繼續吸引看重長期價值的全球資本。
投資策略和市場洞察
面向中國及全球酒店投資者,在考慮布局新加坡市場時,可以參考以下策略和洞察,以求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取得理想平衡:
專注高端,優選旗艦資產:新加坡酒店市場呈現“高端強者恒強”的特征。疫情后高端及豪華酒店的房價和RevPAR增長最快,而低價經濟型酒店復蘇相對滯后。這說明高端細分擁有更強的抗風險和提價能力。
新加坡烏節路雅詩閣公寓
建議投資者優先關注定位奢華和高檔商務的旗艦物業,例如濱海灣、烏節路一帶的知名酒店。這類資產雖然成本高,但能夠享受新加坡穩定的高端商務和會展客源,盈利水平和資產增值潛力更佳。
從長期看,高端酒店稀缺性強,易于保持市場領導地位,也更符合新加坡打造高品質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方向。
長期持有,追求穩健收益:新加坡酒店投資適合長期布局,獲取穩健回報。正如前文分析,新加坡酒店資本化率約4-5%,初始收益率不算突出,但勝在現金流穩定和風險低。對于風險厭惡型投資者而言,這類核心資產是優化投資組合的良好選擇。
投資者應有長期持有心態,不應期望短期炒作獲利。歷史證明,新加坡優質酒店資產價格走勢穩中有升,持有十年以上往往能見證明顯的升值。此外,新加坡無資本利得稅,長期持有并最終出售可以合法享受資產增值收益而不被征稅。這些都有利于長期投資策略的實施。
把握時機,優化財務結構:鑒于全球加息周期接近尾聲,未來1-2年或是進入新加坡酒店市場的窗口期。預計從2024年底開始,新加坡貸款利率將隨美聯儲降息而下調。投資者可利用這一時期融資成本下降的利好,提高杠桿利用率,放大股本回報。
同時,建議合理設計財務結構,例如采用新元和美元貸款組合來對沖匯率風險,爭取獲得低息融資。在資產選擇上,可關注那些疫情中業績受損但地段和品質優秀的物業——此類資產估值尚未完全恢復,有可能以相對合理的價格購入,一旦行業全面復蘇,它們的價值將水漲船高。
善用REIT等平臺合作:對于海外投資者尤其是資金量有限者,直接收購整座酒店可能門檻過高。可考慮通過投資新加坡上市的酒店類房地產信托(REIT)或與本地大型業主合作來間接參與市場。
目前新加坡有多支酒店和服務公寓REIT,如雅詩閣信托、豐樹旅宿信托等,持有眾多本地酒店資產,2023-2024年這些REIT收益隨行業復蘇而大幅提升,分派率具有吸引力。
同時,若有意直接投資物業,也可尋求與本地房地產集團合資,以其為主操作項目,投資者提供資金共同分享收益。這種模式能夠降低單一投資者的風險敞口,并借力本地伙伴的市場經驗和資源,實現“雙贏”。
關注政策導向和供應走勢:新加坡政府每半年公布的政府土地銷售計劃(GLS)是觀察酒店未來供給的重要窗口。比如2024年下半年僅推出一個酒店用地——河谷路地塊,最多可建530間客房。這反映出官方對酒店供給的謹慎態度。
投資者應跟蹤這類信息,把握新酒店項目機會。若有能力獲取GLS酒店地塊或重建機會,將非常難得。同時,可關注政府推出的酒店業轉型路線圖(例如《2025年酒店業轉型藍圖》),其中涉及的數碼化、可持續發展舉措可能獲得政策或資金支持。提早布局智慧酒店、綠色節能改造等方向,不僅響應政策亦有助于提升資產價值。
此外,新加坡致力于鞏固會展之都地位,未來將擴建樟宜會展中心、新設大型主題活動等,這些都會進一步利好酒店需求面,投資者可據此調整策略,在相關區域提前布局。
重視風險管理,多元分散投資:盡管新加坡酒店投資整體穩健,但黑天鵝事件仍不可掉以輕心。建議投資者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例如,購買業務中斷險以防范突發事件造成的現金流中斷;預留一定營運資金,應對市場低迷期的支出需要;在人力、防疫等方面與政府部門保持溝通協作,及時獲取支援。
同時,在全球配置上,也可將新加坡資產作為投資組合的“壓艙石”,搭配一些新興市場的酒店投資,以實現風險分散和收益均衡。這樣即使某地市場出現波動,整體投資組合仍能保持穩定。
總之,新加坡酒店市場對于注重長期價值和安全性的投資者而言,是充滿吸引力的目的地。其成熟的市場、高品質的資產以及政府的保駕護航,提供了在亞太獨一無二的投資環境。
對于中國及全球酒店投資者來說,借助新加坡這一平臺,不僅可以收獲穩健的財務回報,還能獲得寶貴的國際化運營經驗和聲譽背書。這份深度研究希望能為有意布局新加坡的業內人士提供有益參考。
在實踐中,把握新加坡的機遇需審慎規劃、理性決策;唯有深刻理解本地市場脈絡并制定周全策略,方能在這片高度競爭但前景廣闊的土地上收獲豐碩的投資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