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產劇市場爭議之最,非空降復活的《人生若如初見》莫屬。這部三年前因“技術原因”緊急撤檔的劇集,今年5月悄然上線,卻以更猛烈的輿論風暴席卷全網。從“歷史虛無主義”到“洗白反派”,從“侮辱先烈”到“美化強奸”,爭議聲層層疊加,甚至官媒下場點評。這場圍繞歷史劇創作的“羅生門”,究竟藏著怎樣的矛盾與啟示?
爭議一:反派主角,歷史觀“歪樓”?
《人生若如初見》以晚清宗室子弟梁鄉(李現 飾)為主角,原型是歷史上鎮壓革命的?;庶h良弼。劇集試圖展現其從貴族到“改革派”的覺醒,卻因角色塑造單薄引發爭議。觀眾質疑:“一個鎮壓革命的劊子手,為何被賦予理想主義光環?”劇中梁鄉的“高光時刻”——如用祖傳秘術救人、靠貴族身份化解危機——更被批“金手指開太大”,削弱了歷史復雜性。編劇江奇濤(《亮劍》作者)試圖打破非黑即白的敘事,但人物動機模糊,反讓觀眾感到“洗白”意圖明顯。
爭議二:革命者淪為“油膩渣男”?
劇中革命者吳天白(朱亞文 飾)的塑造堪稱“災難級”。他誘騙少女私奔、靠女友賣身養活自己,甚至目睹她被強奸后無能狂怒。這一形象被批“丑化革命先驅”。與之對比,劇中清廷貴族梁鄉卻成了“救世主”,暗含的價值觀傾向令觀眾憤慨:“革命者的犧牲被消解,舊勢力反而成了英雄?”
爭議三:強奸戲碼,創作底線何在?
最觸怒觀眾的,是梁鄉酒后強奸女主謝菽紅(春夏 飾)的情節。這場戲毫無鋪墊,事后梁鄉竟露出滿足微笑,而受害者反而陷入自責。網友痛斥:“用女性苦難隱喻國家屈辱,本質是男權敘事的狂歡!”更諷刺的是,女主最終被另一男性革命者“拯救”,徹底淪為工具人。這種陳腐的性別觀,在2025年的熒幕上顯得格外刺眼。
爭議背后:歷史劇的創作困境
《人生若如初見》的翻車,折射出歷史題材的兩大矛盾:
- 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邊界:選擇爭議人物為主角并非原罪,但需扎實的史料支撐和人性挖掘。對比《覺醒年代》對陳獨秀“不完美革命者”的立體刻畫,本劇的創作顯然流于表面。
- 主流價值與創作野心的失衡:導演王偉(《白夜追兇》)試圖以“人性化”解構歷史,卻因敘事混亂陷入“既要顛覆又怕越界”的擰巴狀態。最終,劇集既未滿足歷史考據派,又讓普通觀眾看得云里霧里。
觀眾覺醒:流量時代的口碑反噬
值得注意的是,本劇豆瓣評分僅4.8,短評區被“一星”淹沒。這屆觀眾早已厭倦“大制作+頂流=爆款”的公式。正如網友所言:“服化道再精美,也遮不住價值觀的餿味?!碑敗懂惾酥隆贰儿o刀門傳奇2》等劇憑誠意逆襲時,《人生若如初見》的爭議恰給行業敲響警鐘:歷史劇可以創新,但絕不能丟失對歷史的敬畏。
這場爭議或許沒有贏家。對觀眾,它是一次歷史觀與審美力的集體考驗;對行業,則是創作方向的分水嶺——當“話題性”凌駕于“合理性”,再頂配的班底也難逃口碑崩塌。畢竟,觀眾真正渴望的,始終是“尊重”二字:對歷史的尊重,對人性的尊重,以及對藝術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