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901
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截至目前,已有31個省份發布了2024年人口數據(如下表),從表中可以看到,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浙江增加人口數43萬人,具有顯著優勢;安徽僅增加2萬人,江蘇這個數據為0,上海則減少了7.19萬人。
下表:31個省份的2024年人口數據(表源:m.jiemian.com)
可以說,浙江憑借其經濟活力、成本優勢和政策支持,正在持續地吸引人口流入,省內的杭州、寧波、溫州三大市在2024年分別增長10.2萬人、8萬人、9.1萬人。結合浙江最新政策和經濟動態,可以一窺其“人口磁吸”效應的核心原因:
首先是優渥的創業生態。浙江的中小企業數量超400萬家,民營經濟活躍,創業氛圍濃厚。政府通過“鳳凰行動”鼓勵企業上市,2024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居全國前列。同時,浙江推動“土特產”全產業鏈發展,建成126條超十億元產業鏈,帶動縣域經濟和就業。
其二是優化的產業結構。浙江2024年GDP達9.01萬億元,同比增長5.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1%,民營經濟占比67.4%。杭州的數字經濟、寧波的制造業、義烏的小商品貿易等形成強大就業磁場。同時,浙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布局超前,如之江實驗室為海外優秀青年學者提供最高350萬元年薪,吸引高端人才。
其三是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和宜居性。杭州二手房均價約為上海的一半多點,且省內其它城市如溫州、嘉興的生活成本更低。同時,浙江自然環境優越,杭州西湖、烏鎮等文旅資源豐富,城鄉融合度高。
最后是全面加碼的人才引進政策。浙江2025年推出“人才強省”升級版,取消各類人才計劃對社保、戶籍等限制,實施校院企高層次人才“互聘共享”機制,推廣“產業教授”“科技副總”機制。杭州、紹興等地提供高額購房補貼,并放寬落戶條件,全日制本科(畢業兩年內)可“先落戶后就業”。
這里我們不妨來深入解析一下浙江2025年推出的“人才強省”升級版的核心政策亮點和創新舉措:
一、全面取消社保戶籍限制,構建零門檻引才體系
這個舉措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社保限制清零:無論是否在浙江繳納社保,只要符合人才認定標準即可享受政策支持。如海外高層次人才可直接申請“人才碼”,同步解鎖科研經費、子女教育等38項服務。
2.戶籍制度革新:杭州全面取消積分落戶名額限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可“先落戶后就業”,大專學歷35歲以下繳納1個月社保即可落戶;全省推行“居住證互認”,長三角城市群內社保繳納年限累計計算,嘉興、湖州等地已實現“跨省通辦”。
3.柔性引才機制:企業可通過“項目制”“候鳥式”等方式引進人才,無需轉移人事檔案或戶籍,其在浙江取得的成果可納入職稱評審、科研獎勵體系。
實施成效:2025年一季度,杭州新增落戶人才中近一半為“先落戶后就業”群體,寧波、紹興等地高層次人才凈流入量同比增長超過35%。
二、“先落戶后就業”新政,構建人才蓄水池
這個舉措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學歷門檻大幅降低: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含2年內畢業的往屆生)可直接落戶,無需工作證明或社保記錄;大專學歷35歲以下繳納1個月社保即可落戶,杭州臨安區等區域進一步放寬至“零社保落戶”。
2.配套服務升級:設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為新落戶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檔案托管、醫保轉接、子女入學等;杭州、紹興等地推出“人才創業券”,最高可申領50萬元,用于支付辦公場地租金、法律咨詢等費用。
實施成效:2025年一季度,杭州新增落戶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占比接近80%,紹興、嘉興等地青年人才凈流入量同比增長超40%。
三、校院企人才“互聘共享”機制,打通產學研任督二脈
這個舉措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雙向流動通道:一是高校教授可在企業兼任技術顧問,保留事業編制并享受“雙份薪酬”(高?;竟べY+企業績效獎勵),其在企業的科研成果可作為職稱晉升依據;二是企業技術骨干可到高校擔任“產業教授”,部分高校已建立“成果互認”機制,產業教授在企業的技術專利可折算為高??蒲蟹e分。
2.平臺化運作:依托“浙江省高層次人才互聘共享數字服務平臺”,實現人才供需智能匹配,形成“企業出題、高校答題、政府助力”的創新閉環;設立“互聘共享專項基金”,用于支持跨單位科研項目、設備共享和成果轉化,單個項目最高資助500萬元。
典型案例:浙江科技大學與林東新能源公司共建LHD海洋能研究院,采用“編制在高校、科研在企業”模式,研發的全球最大單機1.6兆瓦模塊化潮流能發電裝備已成功下海并網運行,成為中國發展海洋綠色能源經濟的生動實踐。
四、“產業教授”選派計劃,精準賦能產業升級
這個舉措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選聘標準:一是企業人選需具備博士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或取得高級技師技能等級,且擁有豐富企業工作或工程實踐經驗,特別是國家和省級重點人才工程企業創新創業類項目入選專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高管,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5周歲;二是高校人選需具備豐富的產學研經驗,優先選派參與過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專項的教師。
2.職責定位:今年5月,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2025年產業教授聘任儀式,并詳細解讀了《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產業教授選聘與管理暫行辦法(試行)》。該辦法明確了產業教授的選聘標準、產業教授與學校雙方職責權利、相關考核標準。在簽約與授聘環節,學校與來自智能制造、數字商貿等領域的9名產業教授代表簽署協議,協議文本中包含“校企聯合課程建設”“學生實習指導”“新形態教材建設”“科技專利轉化”等創新條款,體現了校企合作從“形式協同”到“責任共同體”的深度轉變。
下圖: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產業教授聘任儀式(圖源:mp.weixin.qq.com)
五、階梯式住房補貼體系,破解人才安居難題
這個舉措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青年博士專項支持:紹興對夫妻雙博士提供“疊加式”房票補貼(基礎房票50萬元/人,疊加上浮50萬元,合計最高150萬元);杭州對E類以上人才提供“購房補貼+租賃補貼”組合包,如E類人才可享20-35萬元購房補貼,同時每月領取2500元租賃補貼,最長5年。
2.梯度化保障機制:本科畢業生——杭州、寧波等地提供3-10萬元一次性安家補貼,嘉興、湖州等地推出“人才共有產權房”,首付比例最低20%;技能人才——高級技師可申請最高80萬元購房補貼,義烏等地還配套“人才公寓優先選房權”。
3.資金保障:省級財政設立“人才安居基金”,對地方政府給予30%-50%的補貼資金配套支持;杭州、寧波等城市將土地出讓金的5%專項用于人才住房建設;杭州2025年計劃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8000套,推出“青荷驛站”房源500套(青荷驛站為符合條件的青年提供不超過7天6晚的免費住宿,讓外地來杭年輕人“先安身、再求職”)。
下圖:位于西湖區古蕩街道的青荷驛站“悅享公寓”(圖源:人民網)
總體而言,浙江2025年推出的“人才強省”升級版,本質上是對人才戰略的系統性重構,通過制度創新和資源整合,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區域競爭力提升。這不僅是一個地方戰略的迭代,其政策效應將持續重塑區域創新格局,必然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整體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原創作者: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撰 稿:嚴 含
責任編輯:胡珊毓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風靡全球的創新競技運動“HADO”將在北外灘燃情開賽!
5-23
“低空經濟”或將成為車企產業轉型的新賽道
5-22
上海對“數字經濟”的統計怎樣既與國際接軌又有區域特色?
5-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