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1644年5月27號,吳三桂迎清軍入山海關。話說在1644年歷史上的今天,5月27號清軍到了山海關,吳三桂出城迎清朝大軍入關。這樣,一方面吳三桂在政治上是降清,另一方面清朝是允許吳三桂擁立明朝太子。這個約定兩個方面其實是矛盾的,但是最終達成了清朝和吳三桂的聯合,對于擊敗李自成農民軍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這段歷史,其實你看很多影視作品都有表現,吳三桂想沖冠一怒為紅顏,就是因為陳圓圓嘛。但是真說起來這段歷史,其實真的讓人感慨!
就從李自成說起吧。李自成是陜西米脂人,在萬歷34年他出生,他就是一個農民家庭吧,早年做過驛卒。就是驛站的工作人員也算是體制內的人。他生活的年代明朝已經日薄西山了,政治很腐敗,民不聊生,時常發生起義。
陜北那個地方對于明朝來講算是邊防重鎮了,但是因為朝廷腐敗。也不發軍晌士兵無法糊口,不滿情緒逐漸的積聚起來。
到崇禎的時候有大的饑荒,百姓說是把這樹皮野草吃光之后,說居然是吃土啊,那能好得了嗎?這一年又有一場農民起義,就是高迎祥,他是安塞高迎祥被推為“闖王”,一時之間饑民不滿的士卒紛紛加入其中,李自成后來也加入其中。而且他逐漸的在起義軍之中嶄露頭角,一般稱闖將還不是闖王。
到崇禎8年,李自成當時提出分兵定向4路攻戰的方案。 大家都很贊同,他自己的威望也日漸提高。
到崇禎9年,明朝的洪承疇,這也算是明末的一代名將,后來他投降清朝,他是鎮壓農民軍和高云翔、李自成展開決戰。最后是他打幾高云翔,高云翔被俘虜被殺。那李自成由此被推為“闖王”,但是洪承疇確實厲害治軍有方,李自成一度徹底被打垮,帶著十幾個人逃走。
但是,不久之后東山再起,他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民眾紛紛響應。所以,隊伍逐漸擴大,最后又到百萬之眾之后,它在西安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大順年號永昌之后就一路打到北京,到這兒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了。
崇禎上吊自殺了,明朝276年的歷史至此結束。李自成率兵入北京,原來明朝很多官員紛紛來降。當時有一個人沒有降,因為他在山海關就是吳三桂,而且他手頭掌握著明朝最后的那點家底,關寧鐵騎呀,這是最有戰斗力的部隊了。
這就說到當時李自成也好,清軍那時候都知道吳三桂的重要性,他正好又在山海關。那你說吳三桂這個位置確實不錯,左右逢源,大家都要爭取他。其實不然,他這個位置其實很難拿,他的選擇對雙方都很重要這沒錯。
但是,因此他成為眾矢之的,從李自成角度講,如果爭取到吳三桂當然很好,可以外敵清軍。對于清軍來說,山海關。 這個地方確實是戰略要地,如果進入山海關,那么就問鼎中原就長驅直入了。
在努爾哈赤后金政權時期,我們知道這個清是后來啊,改稱是清,之前就是后金建州女真,后金政權的時候就多次進攻山海關,但是未能德勝。不過我得說一句,如果清軍入關要問鼎中原,山海關確實很重要很好的一個選擇。但是清軍其實也有別的選擇,待會我們再說。
但是,努爾哈赤始終攻山海關沒有攻下來過,到他死也沒進來。但從吳三桂這個角度來講,兩邊都對自己形成巨大的威脅,而且,山海關那個地方你說我吳三桂自立為王行不行嗎?咱三足鼎立行不行?不行,那個地方確實也施展不開。
所以,對他來講只能是看你站哪邊了。他其實應該說是已經選擇了李自成,因為他一家老小都在北京李自成手里。甚至吳三桂他爸爸叫吳香,李自成還寫過一封信,就勸吳三桂投降,甚至也是封官許愿。況且當時就前明的官員,基本上都已經降了。所以吳三桂呢?,他是留下唐通等人守山海關。
據說,自己帶兵已經奔北京來了,但是他的這個部隊,到永平西沙河的時候。有人給他報信說他爸爸就吳香被農民軍拷打,為什么呢?就是壓榨錢財。不過咱們客觀說,這也不是單獨的針對吳香。那時候在北京的官員一概抓起來拷打要錢,農民軍當時確實這么干啊,這是一檔子事兒。
另外,吳三桂那個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了,這也是真的。所以吳三桂當時忍無可忍,率兵就回山海關,打了唐通,又打敗前來增援的白廣恩,山海關就是我最后的根據地了。
那李自成一看就率大軍就到山海關,山海關奪過來,這李自成也不白給有戰略眼光。只不過這個事兒處理的確實太糟太爛了。
我們說吳三桂知道敵不過,因為李自成動輒就是幾十萬人殺過來,他那關軍鐵騎怎么頂得住?那就沒辦法派人向清軍請求起兵,就是求幫唄。之前多爾袞、努爾哈赤曾經都勸過吳三桂投降。吳三桂沒同意,這個時候你來求我,啥意思啊?是不是你和李自成已經串通使詐呀?
吳三桂多次去求多爾袞最后下了決心說,要不就信他一次率軍入關,這邊吳三桂開關相迎。歷史上今天就這么一段兒。
這就還得說到李自成。可以說老天爺跟他開了個玩笑,占了北京42天,就灰溜溜地出了北京。但實際上,這不是自己造成的李自成之所以失敗,一方面,他所率領的農民軍本身確實就有問題,聲勢浩大攻入北京之后。
如果軍紀能夠嚴一點不是只顧大肆搶掠,其實那個時候農民軍已經指揮不動了,誰也不愿意出城打什么仗。好日子剛開始,不愿意去賣命,如果吳三桂拒絕投降那個時候就第一時間發兵,把山海關搶過來也就搶過來了。所以,李自成如果下決心想收買吳三桂,那你就金錢美女好吃好喝,對人家家人好好對待嘛。
拜個靶子也無妨,你就收買嗎?結果連人家家你也要搶,陳圓圓也要霸占,如果是這樣的話,直接出騎兵,你先把山海關搶下來好不好?結果到最后就是吳三桂已經多次和清軍聯絡。李自成這才出兵,咱實話實說,他農民軍跑到倒是不慢就奔山海關殺過去,但這個時候已經是為時已晚。
當然,吳三桂最后也落了一個罵名,他這個角色確實也很難,你看一邊你要投靠清朝吧,那算是異族外族入侵。另一方面,要投靠李自成那也算反賊啊,把你們家皇帝逼死的人吶。所以怎么著都是招罵。所以你看歷史往往是很多因素交雜在一起的。吳三桂最后還是背了一身罵名。
我們翻回來說一個問題,就是說是吳三桂投降了清朝。 清軍問鼎中原。但是從清軍來講即使實話實說沒有山海關,沒有吳三桂投降。想問鼎中原,也不是沒有辦法,并不是非走山海關不可。
只不過山海關確實很不錯,在路線距離上,在安全性方面是上佳的選擇。 選擇山海關,當時首先支援吳三桂。你不是求幫嗎?因為你要知道我們剛才講吳三桂的那個關寧鐵騎啊,是明朝遺留下來的最后最有戰斗力的部隊。如果真和清軍開戰的話,不管怎么說,就是滿洲八旗也會遭到巨大的損失,這是肯定的。
而現在如果吳三桂投降支援了吳三桂,又拿下山海關,這何樂而不為。所以,清軍當然會從山海關來進入中原。山海關這個地兒,就是卡在直隸和京畿道遼西走廊之間,一個關鍵的節點。清軍的大本營當然是在遼東,原來有一個都城叫赫圖阿拉,后來搞了一個新的,就是那個盛京就是沈陽。這離上海關很近了,那么,大規模軍隊運動從這兒進入關內是非常合適的。
你看清軍距離就短效率就高就速度快,關鍵是補給壓力也就小,您補給線長度越長的麻煩越大。所以進山海關肯定是很好的選擇了。而且當時為了搶時間,多爾袞是讓他的騎兵先行出發,先過去占了再說。
不過,剛才也講了,除了山海關以外清軍依然有其他的選擇。話說在這個皇太極時期,清軍多次從蒙古東部邊境南下,比如過古北口那個地方防御很薄弱。 從那兒也可以殺到北京城下。甚至有人說原來清軍南下,并沒有就最早設計選擇山海關,就是因為吳三桂在那兒那是個硬骨頭。但是,沒想到吳三桂投降,所以機會就來了。
從1644年前后的幾次戰勢來看,李自成的軍隊畢竟在訓練上裝備上要差一些。當然他就是李自成在成長過程之中,收編了很多明朝在關中的駐軍軍隊,但是和長期一直面對這個女真就是后金威脅的吳三桂那個關寧軍。和他們比起來,其實戰斗力還差。
所以從宏觀視角來看,有人就推算說,就算是山海關沒丟,如果清軍從其他地方入關和李自成的軍隊進行決戰的話,李自成勝算依然不大。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