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存在了276年,歷經16位皇帝。雖然明太祖朱元璋留下遺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明朝真正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僅有四位。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看看,明朝16帝出生的時候,他們的生母都是什么地位呢?
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朝歷代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撿”,即便是漢高祖劉邦在起兵之前出身也比朱元璋要強,好歹做過泗水亭長。
朱元璋的生母淳皇后陳氏,在嫁給朱元璋的父親明仁祖朱世珍后,先后為夫君生下了兩個女兒四個兒子,朱元璋排行老四。1344年,淮北一代發生蝗災與蟲災,朱元璋的長兄父母全都去世了。
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原本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應當是朱元璋與孝慈高皇后馬氏所生的嫡長子朱標,朱標也做了25年的皇太子,然而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逝了,終年38歲
如此一來,朱元璋便不得不重新布局,挑選新的皇位繼承人。
最終朱元璋還是決定將皇位傳給朱標一脈,在朱標之前,朱標的結發妻子藍氏與嫡長子朱雄英已經先后去世;此時在太子妃之位上的是朱標次子朱允炆的生母呂氏、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
朱元璋深思熟慮后,將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并為了皇太孫能順利繼承皇位而發動了藍玉案。
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為大明的第二位皇帝。
朱允炆繼位后,將生母呂氏尊為太后。
只可惜朱允炆僅在皇位上四年,便被叔叔、燕王朱棣所取代,自此朱允炆不知所蹤。而呂氏則是將降為懿文太子妃,囚禁懿文太子園寢,永樂四年呂氏在一場大火中不知所蹤。
第三位皇帝,歷史上唯一一位靠造反成功登上皇位的皇帝——明成祖朱棣
建文四年,朱棣歷經四年的靖難之役,終于率兵攻入了南京,成功取代侄兒朱允炆登上了皇位,成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
關于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法是朱棣的生母是朱元璋后宮的高麗妃嬪——碽妃;有的說法是,朱棣的生母其實是元順帝后妃;
但在《明史》與《明實錄》中的記載,朱棣的生母是朱元璋的結發妻子孝慈高皇后馬氏,我們便暫且認為朱棣就是馬皇后所生嫡四子。
第四位皇帝,是明朝第一位以元后所生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是朱棣的結發妻子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的嫡長子,徐皇后的父親是明朝戰功赫赫的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功臣,在徐氏尚且只有15歲時嫁給了燕王朱棣,為燕王妃。
嫁給朱棣兩年后,17歲的徐氏生下了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
據說在朱高熾出生的時候,徐氏夢到“有冠冕執圭者上謁”。
“圭”在古代象征著皇位,這不就是在說朱高熾有做皇帝的命嗎?
要知道此時的徐氏,還只是燕王妃而已。
朱高熾作為朱棣嫡長子,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燕王世子,然而朱高熾雖滿腹才華、頗有仁愛之人,但是并不善于騎射功夫,身形還有些胖。
與嫡長子朱高熾相比,朱棣更加喜歡嫡次子朱高煦,朱高煦是最像朱棣的一個兒子。
為此在朱棣登上皇位后,原本按照太祖的遺訓,朱高熾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但朱棣還是猶豫了;最終在解縉的一句“好圣孫”后,才下定決心將嫡長子朱高熾封為皇太子;雖然被封為皇太子,但實際上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穩,膽戰心驚20年后,才登上了皇位。
登基時已經47歲,年號為洪熙,史稱明仁宗;
然而朱高熾僅在位10個月,便病逝了。
第五位皇帝,好圣孫——明宣宗朱瞻基
很多人都說,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之所以能夠最終坐到皇位上去,是因為生了一個好兒子,朱棣的“好圣孫”。
其實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也是有原因的:
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做了一個夢:父親朱元璋拿著一個大圭給了朱棣,然后對朱棣說“傳世之孫,既壽永昌”。朱棣醒來后,身邊人告訴他:孫兒朱瞻基出生了
朱瞻基臉上一團英氣,從小便深得祖父祖母的寵愛,其祖母仁孝文皇后在世時更是親自撫養朱瞻基。
永樂九年,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朱棣到哪兒都帶著好圣孫。
朱瞻基的生母誠孝張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結發妻子,指揮使張麟的女兒。
1395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八年,張氏嫁給朱高熾為燕王世子妃;
便是在燕王世子妃的身份時,張氏生下了嫡長子朱瞻基。
1404年,張氏妻憑夫貴,被封太子妃;
1424年,張氏再次妻憑夫貴,被封皇后;
次年兒子朱瞻基繼位,張氏被尊為皇太后;
1435年兒子朱瞻基病逝后,孫兒朱祁鎮登基,張氏被尊太皇太后,這是明朝的第一位太皇太后。1442年張氏病逝了,被孫兒朱祁鎮追封為誠孝張皇后。
第六位皇帝,大明戰神——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其實原本應當是庶子,但在其父朱瞻基的一番操作下,朱祁鎮成了嫡子。
這還要得益于朱祁鎮的生母孝恭皇后孫氏得寵的緣故,孫氏是永城縣主薄孫忠的女兒,出身并不高;不過孫氏從小便頗有姿色,被誠孝張皇后的生母彭陽伯夫人看中,推薦給了自己還是太子妃的女兒張氏。
張氏也向公公朱棣提起了孫氏,朱棣便讓孫氏入宮,讓兒媳好好教養。
但最終孫氏也沒有被朱棣選為太孫妃,而是太孫嬪,選為太子妃的是光祿卿胡榮第三女胡善祥。孫氏雖為太孫嬪,但是卻深得太孫朱瞻基的寵愛。
朱瞻基登基后,胡善祥被封皇后,而孫氏被封僅次于皇后的貴妃。
朱瞻基寵愛孫氏,還特地為孫氏打破祖制,賞賜了金冊與金寶。
在此之前,胡皇后已經為朱瞻基生下了兩位公主,而孫氏為朱瞻基生下了一位公主。
沒有皇子的朱瞻基自然也為皇位繼承人的事情而十分擔心,恰逢此時,孫氏生下了朱瞻基的第一個兒子朱祁鎮。也就是說朱祁鎮出生的時候,其生母還是貴妃,并非皇后。
如此一來朱瞻基便有了廢后的理由,最終胡皇后被廢,孫氏被封皇后。
朱祁鎮也有了嫡出的名分,自然便被名正言順封為皇太子;1435年朱祁鎮繼位,將生母孫氏尊為皇太后。
1462年孫氏病逝,被兒子朱祁鎮追封孝恭孫皇后。
第七位皇帝,明朝唯一一位未葬入皇陵的皇帝——朱祁鈺
朱祁鈺原原本本可以做一輩子富貴王爺,但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活捉,作為英宗唯一的親弟弟,朱祁鈺不得不開始監國,沒多久正式繼位,史稱明代宗,年號景泰。
朱祁鈺雖在皇位上8年,但最終還是一場夢,重新被兄長所取代,落得死因不明的結局。雖然曾在皇位上八年,但是并未被葬入皇陵,也沒有廟號。
朱祁鈺的生母是誰呢?
其實朱祁鈺的生母吳氏原本就是明宣宗還是皇太孫時,皇太孫身邊的一個宮女,1428年,在宣宗朱瞻基繼位的第三年,吳氏生下了宣宗次子朱祁鈺,之后母憑子貴被封為了賢妃。
也就是說朱祁鈺出生的時候,其生母連妃位都不是。
在朱祁鈺繼位后,吳氏被尊為皇太后。
但吳氏作為朱祁鈺的生母,自然跟兒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英宗復位后,吳氏自然便被重新降為了賢妃。
第八位皇帝,明朝第一位以庶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明憲宗朱見深
明英宗朱祁鎮之后,之所以由庶長子繼承皇位,是因為朱祁鎮的結發妻子孝莊錢皇后一直無所出,但是朱祁鎮深愛妻子堅決不肯廢后,如此朱祁鎮便只能將庶長子封為皇太子
其實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也非朱祁鎮所封,而是其生母孫太后所封,在朱祁鎮被瓦剌活捉后冊立的;雖然朱見深曾被叔叔朱祁鈺廢掉太子之位,但最終在父親朱祁鎮重登皇位后又被冊立為了皇太子。
朱見深的生母孝肅周皇后,是平民出身,不過明朝在挑選后妃上并不在出身。
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后,出身越高反而不能入宮為妃或者皇后,為了的就是防止外戚干政。
1446年之前,周氏入宮成為朱祁鎮后宮眾多妃嬪之一,具體名分并不確定。
不過周氏還是比較得寵,17歲生下朱祁鎮次女,18歲生下朱祁鎮的庶長子;20歲時其子朱見深被婆婆孫太后冊立為皇太子,1455年周氏在南宮又生下了一個兒子。
1457年,周氏28歲時,朱祁鎮重等皇位,在兒子朱見深被重新冊立為皇太子時,周氏被封為了貴妃;周氏曾想要“母憑子貴”,效仿婆婆孫太后,直接取代錢皇后的皇后之位;但是她低估了朱祁鎮對發妻的愛,最終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皇后夢。
朱祁鎮病逝后,周氏與孝莊錢皇后并尊為皇太后。
1488年,周氏的孫兒朱佑樘繼位,周氏被尊為太皇太后;
1504年周氏病逝,與明英宗朱祁鎮合葬,被孫兒追謚為孝肅周皇后。孝肅周皇后成為明朝第一位以非皇帝嫡后身份,與皇帝合葬帝陵的皇后。
因篇幅較長,分上下兩篇,上篇講解明朝的前八位皇帝,下篇講解明朝的后八位皇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