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徐壯壯,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本科生。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服役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某部某支隊,獲評“四有優秀士兵”,記嘉獎一次。在校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校優秀獎學金以及校優秀學生等榮譽;作為國家級“大創”項目負責人,曾帶領團隊獲得上海市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大賽一等獎、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目前,已保研至本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想好就去做,人生不湊合,徐壯壯的青春“野”得與眾不同:為了體驗不一樣的青春,他毅然選擇在軍營淬煉成長;退伍返校,他勇奪年級綜合排名第一;在就業與升學的十字路口,他錨定具身智能領域作為新“戰場”……
“單杠一到八練習,義務兵做到五練習就算合格,我做到了七練習!”說起在武警某部的訓練,徐壯壯的聲音依然透著掩不住的自豪。
談到入伍動機,徐壯壯會心一笑。“我想,人生最好要有兩個經歷:部隊和大學。大學正在經歷著,部隊卻還沒體驗過——我想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大一結束后,徐壯壯毅然暫停學業,選擇入伍。新兵連90天的淬煉,讓徐壯壯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破繭成蝶”。從6點晨訓到夜間加練,體能訓練的強度呈幾何級增長。“最難忘的是木馬訓練,那是所有新兵的‘噩夢’,甚至有些老兵也跳不過去。”徐壯壯回憶道,為了通過支隊考核,全班在雨中搭棚,從早到晚地加練,最終全員合格時,中隊長哭了,戰友們抱在一起喜極而泣。
“青春只有一次,既然心向往之,何不放手一試?”如今回望軍旅歲月,徐壯壯的話語鏗鏘有力,“在報效祖國的同時完成自我蛻變,這樣的成長經歷,必將成為生命中最閃耀的勛章。”
2021年秋,褪下軍裝的徐壯壯重返校園,轉入信息學院。他主動與老師建立聯系,并將軍營里淬煉出的紀律性化作“制勝法寶”:每天6點起床,雷打不動地晨讀、學習;沒有課就去圖書館或食堂,找個地方鞏固代碼;晚上跑步、俯臥撐、單雙杠等維持體能,“就像在部隊出操一樣”。三年磨一劍,在自律自主的校園生活中,徐壯壯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嘆的成績單:年級專業第七、綜合排名第一。
“毅力、專注與執行力,這就是我的秘訣。”徐壯壯說。這讓他和團隊接連斬獲上海市計算機應用能力大賽一等獎和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
備賽期間,作為負責人,他像偵察兵般主動出擊:主動聯系老師獲取“情報”,了解領域前沿動向;錨定跨界融合生物與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戰場”搜集資料,持續“武裝”自身技能庫;向老師和學長請教“作戰經驗”,反復“演練”參賽方案,不斷總結、潤色。在他看來,科研與從軍本質相通——“都是挑戰未知,只是戰場換了”。
為了將軍旅精神帶入校園,他連續3年擔任軍訓教官,積極參與國慶、建黨、建軍節等升旗儀式……“軍旅生涯鍛造的紀律性,已深深融入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徐壯壯說。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就業與升學,一定要做好個人規劃與時間分配,選擇適合自己的出路。”徐壯壯仔細權衡后選擇繼續深造,他留校加入馮翔教授課題組,研究具身智能與多智能體協同,這一選擇也恰好契合了他對“創新性工作”的追求。“類似春晚的跳舞機器人編隊,我也想做得更接地氣、更加多元。”談及未來,徐壯壯眼中閃著光。
現在的徐壯壯,不僅在學術上不斷突破,還愛上了滑雪運動。“摔得越痛,滑起來越爽。摔跤很正常,但是帶著傷痛的經驗再次馳騁在雪場的那一刻,感受是非常棒的!這就像學術攀登,需要不斷挑戰,不斷突破。”
一路走來,徐壯壯的人生確實有點“野”——從軍營的迷彩綠到實驗室的代碼藍,從訓練場的四百米跑道到滑雪場的雪道,他始終以軍人特有的沖鋒姿態,在每一個領域突破自我、挑戰極限。
原標題:《從迷彩綠到代碼藍——華理畢業生從軍營到實驗室的蛻變》
欄目編輯:王蕾 圖片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