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為深化館校協同育人模式創新,探索館區共建區域科學教育中心,5月26日,“館區協同 科創未來”東城區中小學科學教育主題活動暨2025年北京市中小學數學節(東城場)在中國科技館舉辦。
據悉,中國科技館自2009年新館開放以來,高度關注發揮科普資源優勢賦能中小學科學教育,開展了大量探索與實踐,逐步構建了“館、校、師、生、課”五位一體的館校合作科學教育模式。近年來,中國科技館積極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聯合教育主管部門、科技館體系、中小學校等開展協同育人工作創新和模式探索,實施了科技館體系協同開展區域性科學教育中心建設、館校合作中小學教師科學教育實踐能力提升培訓等項目,切實發揮科普陣地和校外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的重要作用。
本次中國科技館與東城區教委圍繞共建區域科學教育中心開展合作,是構建“館—區—校”三方協同模式,促進館校合作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學教育實驗區樣板間的全新探索。活動現場,中國科技館與東城區教委正式簽署共建區域科學教育中心合作框架。在隨后的聘任儀式上,東城區教委、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聘請中國科技館正高級工程師和科技教師,分別擔任北京市東城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導專家和科技輔導員,為區域科學教育師資隊伍注入新活力。
本次主題活動以2025年北京市中小學數學節(東城場)為契機,一大亮點在于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教育集團以科技館展區為教學場景,打破傳統課堂邊界,展示了涵蓋數學、物理、通用技術等學科的8節特色展廳沉浸式科學實踐課程。活動中,《司南啟智,北斗領航》將科技館豐富的展陳資源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結合導航技術自古至今的發展,啟發學生認識智能信息系統,在科技與人文的碰撞中,展現校外科學教育的獨特魅力。《魔法師的彩虹花園——色彩的秘密》突破單一學科框架,以問題為導向整合多領域知識,踐行“學科無界”的教學理念,通過趣味實驗解析色彩背后的科學原理,讓學生在跨學科實踐中感受科學的多元性與關聯性。活動中的所有實踐課均由學校教師、科技館科技輔導員聯合教研開發和實施,教育專家、教研員、科學家共同指導,是區域科學教育中心搭建平臺,開展多主體協同、多場域實踐的生動寫照。
未來兩年,雙方將重點圍繞“教育資源共建、師資隊伍提升、學生素質培養和合作機制創新”四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開發跨學科館校實踐課程群,搭建數字資源平臺,打造高水平科學教育師資團隊,探索創新科學教育機制與模式,打造中小學區域科學教育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