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日照廣袤的鄉村田野上,有一群人,他們懷揣夢想,腳踏實地,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他們,就是新時代的“新農人”。“日照日報”微信公眾號推出新欄目《日照新農人》,旨在聚焦這些在日照田野上逐夢的創業者,講述他們的創業故事,展現他們的奮斗歷程,探索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
6年蝶變:
“90后”新農人荊兆偉的金銀花致富之路
6年,能書寫怎樣的人生篇章?它可以見證一個孩子完成從懵懂學童到小學畢業生的成長跨越,也能夠讓一棵稚嫩的樹苗成長為頂天立地的參天大樹。
在莒縣長嶺鎮荊家村鼎力農業科技農場,“90后”青年荊兆偉用自己的奮斗給出了別樣答案——6年時間,他實現了從創業小白到帶領鄉親共富的華麗蛻變,用金銀花編織出鄉村振興的絢麗圖景。
創業之路:夢想在田野間生根發芽
初夏的莒縣長嶺鎮荊家村,滿目蔥蘢,生機勃勃。大片的金銀花田迎來盛花期,一簇簇、一叢叢金銀花競相綻放,淡淡的花香在田野間彌漫開來,沁人心脾。
田埂邊,整齊排列著數百輛電動自行車,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這是前來采花的村民們的交通工具,場面蔚為壯觀。“今天差不多有800多名采花村民,過幾天,花開到高峰期,能有1000多人來采花,那才叫熱鬧!”荊兆偉站在花田間,望著忙碌的人群,眼中滿是自豪。
1990年出生的荊兆偉,是這片金銀花田的主人。他身材高大,皮膚黝黑,歲月和陽光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讓他看上去比同齡人略顯成熟。“天天在地里曬,可不就顯老嘛!不過,我可是如假包換的‘90后’。”荊兆偉笑著打趣道,爽朗的笑聲在田野間回蕩。
談及自己的金銀花創業史,平日里靦腆的荊兆偉打開了話匣子。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臨沂平邑的朋友家游玩。當時正值金銀花盛開采摘時節,漫山遍野的金銀花隨風搖曳,潔白與金黃交織,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眼前的景象深深觸動了荊兆偉內心深處渴望發家致富的夢想,“這么美的花,還能帶來這么好的經濟效益,我為什么不能在家鄉種呢?”
心動不如行動。次年,荊兆偉以1.5元一棵的價格,在村里試種了10畝金銀花。然而,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作為“種植小白”,他面臨著技術匱乏的難題。但荊兆偉沒有退縮,他堅信“想都是問題,干才是答案”。
在父親荊金玉的幫助下,白天,他泡在田間,觀察金銀花的生長習性;晚上,他在燈下查閱資料,從網上搜索種植技巧,從書本中汲取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四年的摸爬滾打,荊兆偉從一個種植“門外漢”成長為金銀花種植專家。
“我們引進的這個新品種,花期差不多有一半個月,給采摘留出了充足時間,再也不用擔心花還沒摘完就掉落的問題了。”荊兆偉介紹起自己的“寶貝”金銀花,滔滔不絕。
為了進一步提升種植技術,荊兆偉干脆吃住在地頭。他日夜鉆研,反復試驗,終于研究出一套更有利于田間管理的方法。他將金銀花的枝條架起來,使植株從原本50厘米左右的高度提升到150厘米左右。這一創新舉措帶來了顯著成效:一方面,金銀花產量提高了一半;另一方面,極大地方便了工人采摘,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都能輕松操作,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
2024年,荊兆偉的260畝金銀花全部進入豐產期,采摘鮮花近3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280萬余元。
創新驅動:智慧為產業發展賦能
荊兆偉不僅是個實干家,更是個愛琢磨、與時俱進的創新者。在金銀花產業發展過程中,他深知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性。為了降低烘干成本,提高烘干效率,他開始琢磨起金銀花烘干設備。無數個日夜,他反復試驗,不斷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嘗試,他成功研發出利用太陽能轉換的烘干設備,并順利通過國家商標總局專利申請。
“以前沒有自己的烘干設備,拿去外面烘干,一斤金銀花的費用是1.7元。現在用我們自己的設備,加上人工成本,一斤只要0.7元,成本大幅降低。而且現在一天能烘干5000斤左右,到了采花高峰期,一天能烘干10000斤,效率提高了好幾倍!”荊兆偉自豪地介紹著自己的創新成果。
如果說研發烘干設備體現了荊兆偉的鉆研精神,那么申請商標則展現了他的長遠眼光和宏大理想。
2024年,荊兆偉向國家商標局申請“健銀清”商標并順利通過注冊。“日照綠茶聞名遐邇,而金銀花也是優質的茶原料,我就在想,能不能把日照綠茶和金銀花進行巧妙融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產品呢?”荊兆偉眼中閃爍著憧憬的光芒,他希望通過品牌化發展,讓家鄉的金銀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攜手共富: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從創業初期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自信從容,荊兆偉一路走來,歷經無數風雨。
“能有今天260畝的金銀花產業,離不開兩屆‘第一書記’的扶持,離不開鄉親們的支持。”荊兆偉感慨地說。在大家的努力下,從土地流轉、種植管理,到產品銷售,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逐漸形成,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創業夢想,更帶動了周邊1000余戶村民增收致富。
“金銀花被稱為‘藥鋪小神仙’,它全身都是寶,花可以做藥材,做茶飲,葉子能做化妝品,剪掉的枝條也有回收的,枝條下腳料還能喂牛羊。”荊兆偉告訴記者,經過他的帶動,目前全鎮掀起了種植金銀花熱潮,種植面積達1000畝,以荊家村為主要種植區域的金銀花產業逐漸成形。
“采一斤花能掙3.5元,一天下來差不多能掙100元。在家門口打工,既能掙錢,又不耽誤接送孩子、照顧家庭,像我這個年紀,能找到這么合適的活可不容易!”65歲的李大娘一邊熟練地采摘著金銀花,一邊高興地說,“采完直接過稱,馬上就能拿到工錢,太方便了!”像李大娘這樣在金銀花基地務工的村民還有很多,金銀花產業不僅讓他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更成為了他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如今,荊兆偉的金銀花產業蒸蒸日上,但他并沒有滿足于此。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創新投入,進一步提升金銀花的品質和附加值;同時,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讓更多人走進荊家村,了解金銀花產業,感受鄉村之美,帶動更多鄉親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小小金銀花“開”出大產業。6年時光,荊兆偉用汗水和智慧在荊家村的土地上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創業傳奇。他的故事,是無數新農人扎根鄉村、逐夢田野的縮影,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記者:楊輝
攝影:宋強明 宋年升
編輯:彭婷
審校:許芮
值班主任:孫立梅
盡在“日照日報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