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在談論油價會跌到40或50美元時,Bison Interests首席投資官卻堅定看多:認為今年油價可能觸及100美元。
他表示,許多增產看起來更像是“紙面桶數”,而非真實的實際供應,石油市場依然非常緊張。
此前匯豐預測繼5月和6月各增產41.1萬桶/日后,OPEC+很可能在7月再度宣布類似的大規模增產。對此,媒體對油價的預測十分悲觀。
另有媒體分析稱,OPEC+正在啟動一場最為激進的增產計劃,矛頭直指美國頁巖油行業的生存底線——每桶60美元。
他在采訪中的部分講話如下:
嗯,所有這些事情中最奇怪的是,當你查看實際的衛星石油供應數據時,似乎目前OPEC的石油產量比幾個月前并沒有真正大幅增加。產量只是小幅上升。許多增產看起來更像是‘紙面桶數’而非真實的實際供應。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新聞媒體會對這些紙面桶數做出反應——價格下跌正是對這些大量頭條新聞的回應。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實物市場正在受到影響,而實物市場的情況可以通過油輪運費、倉儲成本和煉油利潤率來追蹤。事實上,這些指標都顯示出石油市場依然非常緊張。
所以,盡管我看到的所有頭條新聞都非常悲觀,尤其是彭博社的新聞極其看跌。所有人都在談論油價會跌到40或50美元。但說實話,如果OPEC能像現在這樣從紙面角度增加供應而不淹沒實物市場,那么幾個月后我們討論的可能是80多美元的油價,而不是頭條新聞中持續不斷的看跌敘事。
OPEC正試圖遏制短期和長期資本支出。他們在關稅不確定時這么做很聰明。面對實際緊張的市場,他們嚇退了部分資本支出。如果全球經濟不迅速陷入嚴重衰退,我們仍處于供應不足的市場。
我認為隨著更持久的貿易協議達成,以及財政狀況(如你所說)、利率正常化(即使不需要大幅降息,只需停止幾乎每日上漲)的明朗化,尤其是在看似強勁的季節性需求背景下(當前早期數據如Gas Buddy等平臺顯示,陣亡將士紀念日周末及其他短期需求驅動因素看起來非常積極),國內外均顯示出大量非必需石油需求跡象。因此,WTI達到85美元作為公允價值其實很容易實現。
我認為不應排除今年油價觸及100美元的可能性。如果出現地緣政治風險,甚至可能更高。而只要貿易和經濟出現正常化,油價很可能輕松逐步回升至80-85美元區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