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穿行在高樓大廈間送外賣,“空中的士”成為通勤新選擇,農業植保無人機春耕顯身手……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低空飛行器劃出了城市生活的未來軌跡,繪制著低空經濟逐漸清晰的產業圖景。
眼下,低空經濟正以不容忽視的發展勢頭重塑城市發展格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寬,產業布局亮點頻現。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政策持續助推下,長三角發展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的優勢逐步形成。各城市利用自身在產業基礎、人才資源等方面的特點,前瞻布局低空經濟。受訪人士普遍認為,低空經濟仍處于發展階段,但已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研發、應用服務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有助于低空經濟蓄勢騰飛。
編織空中交通網
最近,長三角的低空出行交通網更密了。從上海到浙江舟山的嵊泗列島,除了傳統的輪渡,如今又多了一條低空文旅航線。今年“五一”假期,該航線刷新了游客的出行體驗,這趟低空之旅,單程飛行時間僅約半小時。
長三角各城市之間的低空聯動也成為現實。今年3月18日,兩架直升機從上海虹橋商務區騰空而起,一南一北劃過嘉興、蘇州的天空,標志著長三角首條跨省低空載客航線網絡化運行正式啟航。這條連接上海、嘉興、蘇州的“黃金三角”航線,通行效率是地面交通的3倍以上。日益繁忙的低空網絡背后,政策暖風持續吹拂。根據《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上海將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制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中走在前列。
花橋低空經濟產業園。受訪公司/供圖
同時,上海將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建成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引領區,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江蘇南京、蘇州、無錫等也先后出臺相關政策,布局低空經濟。
杭州計劃到2027年,建成各類無人機起降場(點)275個以上,開通低空航線500條以上,力爭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的領軍城市。《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明確提出“未來三年全市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發展超500億元,推動全市低空經濟發展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一系列政策的導入讓低空經濟發展路徑更清晰,也會吸引更多投資和資源涌入該領域,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濟大學航空與力學學院教授沈海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應用邊界不斷拓寬
除了載人飛行,低空經濟在長三角的應用場景正在滲入城市生活的點滴。
在南京浦口,無人機常態化巡航覆蓋長江沿線98公里,取代50%的船巡工作量,年耗油可節省資金1500萬元;江蘇首條空中送血航線實現常態化運營,大大縮短了血液等醫療物資的配送時間,提高了救治效率。
提及低空經濟具體應用場景,受訪人士普遍認為,物流配送、應急救援、旅游觀光和農業植保等場景可率先獲得應用。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后一段時間,低空經濟在物流配送方面的進展可能會更明顯,針對“最后一公里”難題,無人機或將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依托先進的自動導航技術和精確定位系統,提升物流效率與客戶滿意度。
當然,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范圍還在延伸中。峰飛航空數年前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是中國最早投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賽道的科技企業之一。據峰飛航空介紹,該公司將從交通接駁、空中旅游以及醫療應急等方面著手,培育更多低空應用場景。峰飛航空認為長三角既有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又蘊含豐富的終端場景,是中國先進制造業和民營經濟發展高地。目前,公司在長三角多地均有布局。
峰飛航空完成噸級以上eVTOL跨長江首飛。受訪公司/供圖
VoloCity機型。受訪公司/供圖
另外,記者了解到,隨著低空產業從“政策布局”邁向“場景深耕”,上海青浦正以“北斗智聯”為基、“低空網絡”為脈,在長三角一體化版圖上構建“低空走廊”,通過打造工業級無人機研發制造基地、布局分布式起降場網絡、拓展低空物流與智慧城市應用,為低空經濟產業升級與數字城市建設提供新范式。
長三角現代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南通大學長三角現代化研究院院長、上海社科院研究員何建華指出,在長三角,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鐵路,都是非常發達的。現在有了低空載人載貨的航線后,可以開辟非常多的“地空聯合”應用場景,從而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設協同發展新生態
為激發低空經濟創新活力,長三角各城市可謂各施所長。例如,上海以雄厚的航空產業基礎吸引著無人機、eVTOL等領域的頭部企業落滬。
“上海是中國民用航空產業的核心區域之一。”御風未來創始人兼CEO謝陵向記者說出選擇上海創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看來,上海的新能源汽車和航空產業鏈為具有高度關聯性的航空電動化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可能。三電供應鏈以及特斯拉等企業的技術溢出,讓上海成為eVTOL創新的天然試驗場。
低空經濟的“起飛”需要乘風“借力”。近日,一場以低空經濟為主題的對接專場活動在合肥舉行,5家低空經濟領域創新企業與11家投融資機構現場對接,資金和項目“雙向奔赴”。“我們看中的是合肥本地的產業鏈協同優勢,也計劃引入合肥汽車廠作為戰略投資者,深化供應鏈的本土化。”清華猛獅智能飛行汽車產業總經理伍權權表示。
當長三角低空產業的發展勢不可擋,其發展模式也成為業界探討的議題。去年11月7日,《長三角低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蘇州共識》簽署,明確構建“技術攻關、場景創新、基礎設施、飛行管理”等六大協同體系,并設立200億元專項基金支持產業鏈關鍵環節。當天,低空產業聯盟長三角分盟成立,旨在夯實低空行業組織體系。
“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在低空產業發展上已構建差異化協同的政策格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調研團隊指出,上海以技術標準突破為核心,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推動適航認證;江蘇依托制造業集群優勢,創新空域管理體系;浙江以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為抓手打造物流樞紐;安徽通過試點政策吸引技術外溢。
“長三角各城市之間的這種差異化布局既形成錯位競爭優勢,又在空域協同、產業鏈互補方面展現整合能力,跨省空域共享與訂單協同機制有利于提升運營效率。”一位eVTOL企業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何以蓄勢騰飛?
在政策引導、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拓展等多重因素推動下,低空經濟步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不過,距離騰飛仍是任重道遠。
安全是低空產業發展的底線。對于制造商來說,要強化安全和技術創新,如提升電子圍欄覆蓋率、建立更廣泛的飛行監控系統等,對無人機飛行軌跡進行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并制止違規飛行行為。
近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強調,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首要前提。為此,必須嚴厲打擊“黑飛”行為,加快構建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體系,以確保低空經濟在安全軌道上穩步前行。這一表態呼應了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為整個低空經濟生態健康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中國航空學會低空經濟首席專家董志毅日前在“2025年世界無人機大會”上表示,低空經濟發展中面臨國防安全、航空器飛行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等問題,需要從政策法規、標準體系、管理機制、防護技術等多個方面構建低空安全管理體系,才能推動低空經濟進一步發展。
另外,低空經濟的發展也依賴于先進技術。“現階段,在無人機續航、負載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技術瓶頸。”有行業受訪人士對記者表示,低空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但當前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相比市場需求而言還有很大缺口。在行業發展前期,航空器研發、材料、生產、認證等各環節都需要投入較高成本。
具體到長三角低空產業的發展,有受訪人士建議支持各地區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特點,重點培育低空經濟鏈主企業,打造各具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帶動電機、電池、復合材料、導航通信、零部件上下游企業集聚融合發展。
長三角產業協同意味著低空經濟產業鏈中不同環節企業間的合作。“低空經濟產業鏈比較長,通過各城市間的配合,可以更好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構建起產業集群,包括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上游生產、低空產品制造和系統服務的中游環節及多樣化應用場景的下游。”上述人士建議,以上海為中心構建“4小時產業圈”,匯集更多產業鏈優質企業,eVTOL所需零部件能在4小時車程范圍內找到,使得長三角形成一個高效協同的產業集群。
責編:梁秋燕
校對 :陶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