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關注其好行為,不關注其壞行為(只在必要時踩剎車,絕不提前踩剎車),結果就是好行為越來越多,壞行為越來越少,其實成人也基本如此,其內在原因可能主要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
——坤鵬論
第十三卷第五章(3)
原文:
試看意式,它究屬在制造什么?
解釋:
試想理型,它究竟在制造什么?
原文:
沒有意式作藍本讓事物照抄,事物也會有,也會生成,
不管有無蘇格拉底其人,象蘇格拉底那樣的一個人總會出現。
即使蘇格拉底是超世永恒的,世上也會有那樣的人。
解釋:
沒有理型作為藍本讓事物照抄,事物也會存在,也會生成,
比如:人類生育人類,不需要參照人的理型,
在此,亞里士多德強調了生成原理內在于事物自身(形式與質料的結合)。
不管有沒有蘇格拉底這個人,像蘇格拉底那樣的一個人總會出現。
即使蘇格拉底是超現世的,現世之中也會出現那樣的人。
亞里士多德通過蘇格拉底的例子向人們揭示:
特定人格類型的出現是歷史條件的產生,雅典民主制需要批判型思想家;
個體實現取決于質料因(父母基因)與動力因(教育環境)的結合;
沒必要假定蘇格拉底理型作為超驗模板。
他在這里對永恒理型進行了祛魅,
指出,即使理型永恒存在,現實個體的產生仍然依賴:
質料的潛能(精子與卵子的結合);
動力因的作用(社會環境的塑造);
目的因的引導(個體實現其本質的趨向)。
這標志著,亞里士多德自然哲學的關鍵突破:
將形式從超驗領域拉回內在世界,確立形式在質料中實現的基本原則,為經驗科學研究奠定了形而上學的基礎。
原文:
同一事物又可以有幾個模型,所以也得有幾個通式;
例如“動物”與“兩腳”與“人”都是人的通式。
解釋:
對于同一個事物又可以有幾個模型,所以也得有幾個通型;
比如“動物”與“雙足”和“人”都是人的通型。
原文:
又通式不僅是可感覺事物的模型,而且也是通式本身的模型,
好象科屬本是各品種所系的科屬,卻又成為科屬所系的科屬,
這樣同一事物將又是藍本又是抄本了。
解釋:
亞里士多德在此揭露柏拉圖理型論的自我指涉困境,
通過種屬的類比進行邏輯解構:
?1.模型嵌套的荒謬性?(前句批判)
通型既是可感事物的模型(如“床的理型”是具體床的范本),
又需要更高階通型作為自己的模型(如“床的理型”需參照“家具的理型”或是“床的理型的理型”),
這導致無限遞歸問題,即“第三人問題”的核心困境。
?2.種屬關系的悖論?(后句例證)
正常邏輯:種屬(如動物)包含品種(如人),
但柏拉圖理型論要求種屬本身也成為更高種屬的品種(如動物需從屬于生物),
讓我們用生物學分類類比,如果界→門→綱每一級都需要更高級作為依據,將會陷入分類學崩潰。
3.?理論破壞性:
該論證徹底瓦解了通型作為最高實體的地位,
暴露出柏拉圖體系在解釋層級關系時的根本矛盾。
亞里士多德借此確立自己范疇論中屬種關系不可逆的原則。
原文:
又,本體與本體的所在兩離,似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意式既是事物的本體怎能離事物而獨立?
解釋:
另外,本體之間所存在的分離,看似是不可能;
那么,理型既是事物的本體,又怎么可能脫離事物而獨立存在?
這段論述針對的是理型論的核心矛盾:
首先,他提出本體之間的所在不可分離這一根本原因,
這里的本體指的是一個事物之所以是該事物的本質屬性,
“所在”指具體存在的個體事物。
亞里士多德認為,本質屬性必須依附于具體事物存在,
就像“白”必須存在于某塊白色大理石中,不能獨立漂浮于虛空。
“分離問題”是亞里士多德對理型論的核心批判點,在《形而上學》中以不同形式出現過13次。
其次,馬上對理型論進行批判,指出理型是獨立于現象世界的超驗存在,是具體事物存在的原型,
但是,如果理型是事物的本體(本質),按照本體必須與所在不可分離的原則,理型又怎么能脫離具體事物獨立存在呢?
揭露了理型論在邏輯上的悖謬——將事物的本質抽離事物本身。
最后,就是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在?方法論上的差異,
這這種分歧源于兩人哲學路徑的不同:
柏拉圖是?縱向本體論?:理型世界(可知世界)與現象世界(可見世界)分離,理型是現實事物的完美原型。
亞里士多德是?橫向本體論?:形式與質料結合于具體本體,本質只能通過具體存在展現。
以銅球為例,球體的形式(圓形)必須通過銅質材料實現,不存在獨立于材料的“圓本身”。
這種批判標志著古希臘哲學從超驗思辨向經驗分析的轉向。
亞里士多德并非完全否定理型,而是反對將其實體化、獨立化。
也就是說,他不否定普遍概念,而是主張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比如人性存在于具體人身上。
這一爭論預示了中世紀唯名論與實在論之爭的雛形。
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研究應該從具體事物出發,通過觀察歸納得出普遍原理,這一思想方法深刻影響了后世經驗科學的發展。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