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讀書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代就不必說了,認書識字,那是有身份的人才有的特權,平頭百姓哪有那個福分。
錢從哪里,師從何處,書從哪來?哪哪都是坎。
也就是新中國成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教育這件事迎來了轉機。
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重啟,然而這場高考的考試創造了兩個不可思議。
第一個不可思議就是考題的難度,被后人戲稱為簡單到小學生都會。
既然如此簡單的題目,按理說應該錄取率很高才對,但結果最終的錄取率僅有不到5%,這同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那為什么一場簡單的考試,卻淘汰了大部分人,這場中斷十年后重啟的高考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呢?
重啟的高考
現如今提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就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
但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這條在現在看來顛撲不破的真理,卻在當年被拋棄了。
從1966年到1976年,整整十年的時間,這十年的時間該是多少人的青春呢?可是這十年的時間里,高考竟然中斷了。
不可否認,高考的中斷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狀況,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青春只有一次,高考10年的中斷,無疑也打碎了無數當年的年輕人的求學之路。
所以當1977年,高考重啟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無數學子沸騰了。
程叢林《夏夜·恢復高考的日子》
如果翻閱當年的歷史資料,無論是文字記錄,照片還是視頻,都能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參加高考的考生什么年齡段的人都有。
其實1977年高考重啟的決策,用現在的眼光看,是很倉促的。
為什么用倉促這個詞來形容呢?這是因為當年從決策恢復高考到考試正式舉行,僅僅用了44天的時間。
而且,當時考試的時間也被定在了非常奇葩的12月,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放在冬天舉辦的高考。
為什么當時從決策到高考舉行,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高考當時已經中斷了十年,十年的時間,因為高考的中斷,對于國家,對于無數學子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既然決策已經下達,那么就沒有理由將高考的時間繼續延后,對于當時的狀況來說,將高考重啟到第二年,無疑是繼續浪費數以百萬計的考生的青春。
正因為當年的考試重啟的如此倉促,所以,也才最終造成了1977年高考的兩大不可思議。
剛剛提到,1977年的高考堪稱兩大不可思議,第一個不可思議是題目的難度其實不高,從現在的眼光來回溯當年的高考題目,后人戲稱為高考的題目連小學生都會。
既然題目簡單,是不是應該錄取率較高呢?
非也非也,第二個不可思議就是,這么簡單的題目,竟然總錄取率還不到5%,如此低的錄取率也是令人咋舌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其實大致是以下四個原因導致的。
第一個原因是高考斷了10年,教育也幾乎斷了十年。
眾所周知,盡管很多人對應試教育都有很對的反對意見,但不得不說,高考仍舊是時至今日最為公平的競爭手段。
正是因為高考制度的存在,才使得基礎教育有了一個指揮棒。
然而在十年高考的中斷,使得教育事業遇到了極大的挫折,畢竟學生不用考試了,老師也不用甚至是不能教學了,所以,當時的教育受到的干擾之大。完全是現在無法想象的。
當年的朋友對這個現象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當時,可是有很多學校,都沒有辦法正常上課,甚至連老師也很難繼續站在講臺上。
想想看,整整10年的時間,學校都無法完全正常的運轉,突然恢復的高考,又能有多少人具備較高的水準呢?
所以,別看當年的題目簡單,但實際上對于整體考生水準不佳的情況來看,這個題目的難度也不算低了。
第二個因素是考生群體的結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高考中最復雜的一屆。
雖然現在每年高考的時候,也會有高考釘子戶的新聞見諸報端,甚至還有幾個高考常客年年考,年年不升學,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
但有一說一,現在的高考考生的結構再復雜,其實也不會復雜到哪里去。
但是在1977年的高考中,考生的復雜程度是遠超現在人們的想象的。
畢竟10年沒有高考了,過去十年的時間里,無數應該有機會參加高考的考生,都希望通過這次高考彌補遺憾。
因此在1977年的高考考場上,你能找到所有你能想到的人。
既有原本就應該在當年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也有工作了好多年的中年人,甚至在考場上能夠見到一些頭發花白的老者也不奇怪。
如果從職業上去劃分,學生,工人,軍人,知青,真可謂什么人都有。
考生群體的龐雜,自然而然就會造成不同群體之間的水準差異的巨大,所以這也從整體上拉低了當年的整體成績。
第三個原因備考條件異常匱乏。
剛剛有提到,1977年恢復高考的決策確定,到考試開考,僅僅只有44天的間隔期。
我們不妨做一個對比,現如今每年的高考都會放在6月7-9日這兩三天的時間舉行。
每年到了勞動節的時候,大多數考生早就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一般學校在這個時間段至少已經完成了兩次到三次的模擬考試。
可以說從復習,到模擬,到預判,以及模擬作息等各個方面,都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
畢竟,為了應對這場考試,大多數學校至少在三年的高中生涯里都在默默的準備。
所以當距離高考還剩下一個半月的時候,其實還能夠優化的點已經不多了。
但是在1977年的時候,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因為高考的恢復的消息來的太突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完全不可能有充足的準備時間。
即便是去復習,能夠利用的時間也非常有限,考生們既沒有歷史的數據做參考,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所有科目完成完完整整的復習。
甚至很多人都來不及準備齊備考的資料。
所以,這樣的背景下,想要取得高分,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最后一個因素就是當年的高考考生人數之多,也是超預期的。
雖然從數據上看,1977年的高考大概只有570萬人報考,相較于現在動輒一千多萬的考生數量而言,當年的570萬人看起來不多。
但是要知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很多學生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就參加工作了,畢竟在當年,并不是所有人都去參與高考,因此,這個考生人數的數量就已經非常夸張了。
1977年的高考報考人數為570萬, 1978年高考人數更是高達610萬人。
但是經歷了前面兩三屆高考的瘋狂之后,到了1982年,報考人數就只有187萬人了,一直到1985年,每年的報考人數都沒有超過200萬。
可以說,1977年的高考報考人數幾乎是當時正常狀況的三倍左右。
考生多了,但學校的數量卻相對不足,所以當時的錄取率,低到不可思議也就不稀奇了。
事實上1977年的高考錄取比例僅為4.74%,而1983年-1990年期間,高考的錄取率基本都在23%左右,甚至在1985年,高考的錄取率還曾經高達32.46%。
這樣一對比就知道能夠在1977年考上大學的人,那是真的不容易呀。
雖然1977年的高考有這么多的不可思議,但有一說一,這畢竟是中斷了多年之后,高考重啟的第一屆,因為歷史的原因,當時的狀況的復雜程度遠不是現在我們能夠想象的。
十年的光陰蹉跎之后,這樣一次高考,盡管看起來成功改變命運的概率很低,但卻實實在在的帶來了曙光,身處時代的洪流之中,又如何能不令人興奮呢?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