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急救是對病情緊急的病人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處理和救助的醫療活動,是臨床醫務工作者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為全面提升醫院醫務人員的應急救援能力,保障醫療安全,威海市中醫院醫務科于今年3-5月組織了6次“醫路護航”應急培訓,其中包括4次理論培訓和2次技能培訓,為醫護人員們帶來了一場知識與技能的饕餮盛宴。
理論培訓:深耕急救知識,提升專業素養
3月19日,“醫路護航”應急培訓系列拉開帷幕,鄭海霞副主任醫師帶來了“呼吸困難的診斷、評估與處理”的精彩講座。在這場講座中,醫務人員們深入學習了如何準確診斷呼吸困難的病因、科學評估患者的病情以及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這不僅讓醫護人員在面對呼吸困難患者時更加從容,也為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了一份保障。
3月26日,鐘愛軍副主任醫師聚焦“嚴重過敏反應的識別、搶救及預防”。嚴重過敏反應病情兇險,及時準確的識別和搶救至關重要。通過這次講座,醫護人員們掌握了嚴重過敏反應的典型癥狀和識別要點,學會了在緊急情況下如何迅速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同時也了解了預防嚴重過敏反應的方法和策略。
4月16日和4月23日,趙旭東主治醫師和喬明亮副主任醫師分別就“肺栓塞的早期識別和干預”及“顱腦損傷的急救措施”進行了深入講解。肺栓塞和顱腦損傷都是臨床上常見的危急重癥,早期識別和及時干預對于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這兩場講座讓醫護人員對這兩種疾病的急救知識有了更系統、更深入的了解,為臨床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技能培訓:錘煉實操本領,強化應急能力
5月的兩次技能培訓,更是將培訓推向了高潮。5月13-14日,張曉晶和王艷苓兩位副主任醫師分別就“氣管插管、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了培訓和考核。氣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氣道的重要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梗阻患者的有效手段。在培訓過程中,醫護人員不僅學習了理論知識,還進行了實際操作練習,通過反復演練,不斷提高自己的實操技能。
5月21日,羅文峰副主任醫師開展了“外傷急救操作-止血、包扎、固定”的培訓及考核。外傷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及時有效的止血、包扎和固定能夠減少患者的出血和損傷,為后續的治療爭取寶貴時間。醫護人員在培訓中認真學習操作技巧,積極參與考核,力求將每一個操作步驟都做到精準無誤。
培訓成效:提升急救水平,保障醫療安全
這6次“醫路護航”應急培訓,涵蓋了多種常見急危重癥的診斷、評估、處理以及急救操作技能,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威海市中醫院應急搶救小組成員、畢業3年內醫師、規培醫師等積極參與,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他們的應急急救知識和技能得到了顯著提升,為醫院應對各種突發醫療事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威海市中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