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外之家 | 溫暖駐外人
數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駐外之家人才網
www.zhuwaizhijia.com
“當地工人不聽使喚,一個比一個躺平,我真不想再吼了”
那天早上,煉鋼水泵壞了。我急著安排人去修,結果領班說“等等”,本地員工慢悠悠抽著煙,最絕的是一個人竟然說“我今天情緒不太好,不想動電動扳手”。
我當時真的快瘋了:
國內這活三小時搞定,他們兩天都不著急。你催一句還嫌你“太強勢”“不給面子”。
他們不是懶,他們只是“完全不怕你急”
你越急,他們越慢。你說“加快進度”,他們說“流程先走”。
你拍桌子,他們看你一眼就走了。
有時你看著他們故意裝聽不懂,明明說的是通用英語,甚至翻譯在旁邊轉述了,他們還是面無表情地回:“OK sir”,然后繼續摸魚。
你火氣上來了,他們卻更有“情緒”。
你說:“干完這點就收工。”
他們反問:“不是已經五點了嗎?收工時間到啦。”
你說:“設備壞了,早點修好我們都輕松。”
他們說:“我又沒弄壞。”
你氣急敗壞,他們根本不在乎。他們打工是為了生活,不是為了“敬業”這個抽象詞。
我記得,當時站在廠房中央,一邊對著翻譯吼著‘讓他快去修’,一邊看著那個本地員工慢悠悠地戴上手套、喝口水、伸個懶腰……我感覺自己像個跳梁小丑。
我們拼的是責任,他們看的是“界限”
一個本地技術員跟我講:“你們中國人太卷了,為什么午休也要修機器?為什么晚飯后還在返工?”
我一開始以為他們太散漫,后來才明白—
他們不是不干,而是你不能越界。他們更講界限感,誰的職責干到哪兒、幾點到幾點、有沒有額外補貼,全都算得明明白白。
你想多喊他們干一點,他們馬上懟你:“It’s not in my job description.”
你說這點活不干完耽誤生產,他說:“那你們中國人干吧,我下班了。”
晚上下班后,一個宿舍的同事對我說:‘兄弟,我今天氣得扔了安全帽,結果他們當我小丑看。’我懂他。真的太懂了。
有一回,一位前輩說:‘想帶他們干活?先學怎么不生氣。’當時我還笑他心態好,現在想想,是真話。”
國內那一套“拼命三郎”,在這兒行不通
在中國鋼廠,我們習慣了“一個人頂仨人”、晚上加班不叫苦、緊急搶修不喊累。
但到了海外鋼廠,你會發現那一套很難“平移”。
你想靠喊、靠壓指標、靠責任制去推動他們,他們只會覺得你“咄咄逼人”。
他們不是怕吃苦,是不愿意被命令;
不是不懂流程,是更看重“流程寫沒寫清楚”;
他們不是不愿意干活,是你得換一種方式讓他明白——怎么干、為什么干、干好了有什么好處。
你不改,你就只能一個人干、天天干,最后累出病,氣出內傷。
在海外帶人:吼,不頂用;逼,也沒用
你必須學會一件事:
讓他們自愿干,而不是被逼干。
你說出任務目標前,先講清楚為什么做、怎么做、做完有什么結果;
你安排檢修工作前,要附上明確流程、表格記錄、責任界定;
你想讓他多干一點,就得配上“補貼”或“調休”,別指望他們靠“講情懷”熬夜陪你。
在國外帶隊,你強硬,他們就躺;你講方法,他們才會動。
你不是第一個在海外項目上崩潰的中國技術員,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但別急著貼標簽說人家“懶”“拖”“沒責任心”,
先想想:你那一套,是不是沒翻譯好、沒接地氣,甚至根本行不通。
在東南亞、在中東、在非洲,中國鋼鐵人在“出海”,管理方式也得升級。
不只是“搬設備”,更要“搬認知”。
別再靠吼了。
靠方法,靠尊重,靠真正理解對方的節奏。
這樣你才不會在海外廠房里,再一次捶著胸口喊:
“再這樣下去,我真快瘋了!”
你有沒有也在海外項目上被氣到頭疼?
有沒有也試過,把脾氣都用完,還是管不住他們?
歡迎來評論區一起吐槽,我們這些在海外鋼鐵廠里當‘受氣包’的兄弟,真的太需要互相理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