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盛勁強大夫始終堅守這樣的信念:只要通過中醫辨證調理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病情,就絕不輕易讓患者依賴單一的康復訓練或長期服用營養神經藥物。
康復訓練雖能暫時改善肢體協調性,營養神經藥物也能暫緩癥狀,但都無法從根源扭轉小腦萎縮進程。長期依賴不僅容易產生耐藥性,還可能錯過最佳調理時機。中醫認為,小腦萎縮的核心在于 “虛” 與 “瘀” 并存 —— 脾腎虧虛導致腦髓失養,痰瘀內阻阻礙氣血通達,最終引發走路不穩、言語不清等癥狀。此時唯有從整體調理,補虛填髓、化痰逐瘀,才能真正破局。
60 歲的李阿姨近一年來深受困擾,走路時如踩棉花,需扶著墻壁才能緩慢挪動,說話含糊不清,吃飯拿不穩碗筷,還伴有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頭暈耳鳴等癥狀。醫院確診為小腦萎縮后,她嘗試過多種康復治療與西藥,但癥狀仍持續加重。
初診時,李阿姨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舌下絡脈迂曲紫暗,脈象沉細澀。結合癥狀,盛勁強大夫辨證為脾腎兩虛、痰瘀阻絡,認定唯有雙管齊下,才能阻斷病情發展。
針對李阿姨的情況,采用溫補脾腎、化痰逐瘀、通竅活絡的治療思路,開具經驗方加減:
處方:熟附子,干姜,黃芪,黨參,白術,茯苓,法半夏,陳皮,川芎,水蛭,天麻,石菖蒲,遠志,炙甘草。
溫補脾腎:熟附子、干姜溫腎助陽,如同點燃體內小火爐;黃芪、黨參、白術健脾益氣,夯實氣血生化之源,為腦髓補充 “營養”。
化痰逐瘀:法半夏、陳皮燥濕化痰,清除體內痰濕;川芎、水蛭活血化瘀,打通被瘀阻的腦絡,改善腦部供血。
通竅活絡:天麻平肝熄風,緩解肢體震顫;石菖蒲、遠志化痰開竅,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炙甘草調和諸藥,使補而不滯、攻不傷正。
全方兼顧補虛與祛邪,通過多維度協同作用,實現脾腎同補、痰瘀同治。
經過五個月的系統調理,李阿姨的變化令人驚喜:她無需攙扶就能獨立行走,說話清晰度大幅提升,能與人正常交流;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癥狀基本消失,記憶力也有所恢復;復查腦部影像顯示,小腦萎縮的進展速度明顯減緩。
在此要鄭重提醒大家,這個案例僅供參考,切不可自行照搬藥方用藥。中醫強調因人而異、一人一方,必須根據每個人的舌象、脈象、體質及癥狀進行精準辯證論治。
若您或家人正受小腦萎縮困擾,盲目用藥或依賴單一療法可能延誤病情,建議尋求專業中醫進行系統調理,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