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雷雨》經歷了無數次演繹創新,歷久彌新。2024年,話劇《雷雨》劇本發表90周年之際,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制作的舞劇《雷雨》同年7月首次亮相舞臺,口碑不俗。今年,經過持續升級打磨后,該劇在全國開展首輪巡演。北京、上海、南京、武漢……不斷引起當地觀演熱潮。
如何僅用肢體語言,把周魯兩家30年的恩怨糾葛濃縮于短短90分鐘的舞蹈表演中?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給出了這樣的選擇:以當代視角重構矛盾爆發的“雷雨夜”。舞劇《雷雨》由“侍萍凝眸”開篇,以倒敘手法,通過《鬧鬼》《喝藥》《混戰》等8場戲,保留了原著里8個人物的愛恨糾葛。在該劇總編導趙小剛看來,8位舞者同臺構筑群像大戲,觀眾就像欣賞歌劇詠嘆調一樣,通過每個人物性格鮮明的獨舞表演,深入體察每個角色的情感堆疊。
在結構上,該劇有兩大創新點:一方面,以“侍萍視角”統領全劇,通過首尾呼應的“命運回環”,突破了原著線性因果的敘事邏輯;另一方面,采用“以舞帶戲”推進敘事,強烈的戲劇性與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的舞段連綴相得益彰,展現出人物難以抗拒的命運和復雜豐滿的內心激情。
該劇主演陣容強大,“舞劇皇后”山翀和沈徐斌、趙磊等知名舞蹈家以及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青年舞者同臺共舞,在時空煥新的“雷雨夜”,給觀眾帶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與話劇《雷雨》舞臺不同,舞劇《雷雨》的視覺設計擺脫了傳統現實主義風格,以較強的形式感,凸顯了“簡約而不簡單”的特點。大幕拉開舞臺中央的“蹺蹺板”、舞臺右側呈現俯視視角的旋轉“樓梯”,似乎象征著命運的不公和輪回……
服裝設計上,觀眾既能看到西裝、旗袍、長衫等年代服飾的廓形或樣式線索,又大膽加入了編織、薄紗等元素。借助“雷雨藍”“專屬色”“裸粉色”3組色彩服裝造型,構建出8個人物的身份與個性,也暗示了他們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隱喻各色人物的“回歸本真”。
舞劇《雷雨》是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制作出品的第六部作品,也是首部原創舞劇作品,延伸了東藝在舞蹈領域從純引進到制作出品的一次全新探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雷雯表示:“舞劇《雷雨》以致敬經典為初心,創新性地將經典文本轉化為適應時代審美與精神需求的美學舞臺,展現了‘東藝制造’不斷發展的審美個性。我們計劃將《雷雨》打造成首部東藝輸出海外的作品,讓更多中國優秀劇目走向世界,折射上海這座海派城市的文化風貌與底蘊?!?/p>
舞劇《雷雨》劇照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供圖
來源:中國文化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