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杭州雨水不斷,這兩天不少市民看到綠化帶、草坪、河邊等地都有蘑菇冒頭。對于這些“大自然的饋贈”,提醒大家:不要采、也不要吃!
近日,網友“遙媽”路過杭州星洲街,偶然看到路邊綠化帶一棵樹下好多白色小蘑菇:“震驚了,白色小蘑菇,密密麻麻,如葡萄串一般,而且是從綠色海綿網格里鉆出來的,看得我密集恐怖癥都犯了。”
星洲街綠化帶內如小葡萄串般的蘑菇。攝影:遙媽
在蕭山區飛虹路地鐵站附近一處工地旁,也有網友發現了生長在行道樹下的蘑菇。
樹底的蘑菇已經七零八落散落一圈,疑似有采摘翻動的痕跡。
攝影:鄒宸
相隔約十米的第二棵行道樹下,還有第二處蘑菇,這兩朵蘑菇細長、菌蓋圓潤呈褐黃色。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趙琪表示,夏天至晚秋這一時段,正是蘑菇季。最近杭州下過幾場雨,溫濕度條件很適宜菌類生長,因此在綠化帶看到成片的蘑菇其實并不奇怪。
夏日雨后,或是雪白修長,或是小巧可愛,這些外表看起來“清純”的蘑菇,卻可能掩藏著有毒的“心”。
“不要隨意采摘或食用路邊的野蘑菇。”依據圖片初步判斷,趙琪認為網友拍的傘蓋般的白蘑菇是大青褶傘,有劇毒。
大青褶傘有“蘑界殺手”的諢號;而另一張圖中“搖媽”拍的細密如葡萄串的蘑菇,則可能是小鬼傘,同樣為非食用菌。
大青褶傘。 受訪者供圖
大青褶傘是浙江比較常見的毒蘑菇。從體型上看,成熟的大青褶傘中等大小至大型,菌蓋被褐色鱗片,菌褶成熟后鉛綠色,菌柄上部具類似戒指的菌環。每年6-10月,大規模出現。
茶具托盤也能長蘑菇
生活中如何識別有毒蘑菇
蘑菇長在“別致”的地方,不是第一次。
今年3月,就有人在清洗木制托盤時,發現托盤邊沿四個面上竟然長出一圈蘑菇,體型較大的有三四株,最大的和一元硬幣差不多。較小的有十幾株,細細密密,顏色以白色和淺灰為主。
在這個出門“滿世界”遇菇的季節,我們該如何識別它們有無毒性?
大多數野生菌僅憑肉眼或簡單的鑒別方式,很難辨別有無毒性。
“一朵蘑菇‘撂翻’一堆人”并非一句玩笑話。喜食菌類的人還是建議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為宜,或到具有野生菌經營、加工資質的餐廳食用野生菌。
“吃菇之前,建議留點樣品,或者拍攝菇的視頻或者照片,萬一出現中毒情況時,能讓醫生及時對癥下藥,節約救治時間。”趙琪說,對于把握不準的蘑菇,可咨詢專業的科普人士,一定不要食用或出售給其他人食用。
下圖為浙江省常見毒蘑菇圖
萬一不慎誤食毒蘑菇,需要馬上這樣做——
1.停止進食:立即停止食用疑似有毒的蘑菇,并盡量誘導嘔吐,以減少毒素吸收。
2.保留樣本:保存好剩余蘑菇的樣本,這對后續診斷至關重要。
3.大量飲水:如果醫生指導可以喝水,適量飲用清水可以幫助排毒,但避免過量以免引起其他問題。
4.立即求醫:即使癥狀輕微,也應盡快聯系醫生或中毒控制中心,告知情況并按照指示行動。
需注意的是,急性毒蕈中毒患者可能會出現假愈期,即治療后胃腸道癥狀緩解甚至消失,但毒素進入循環可能損傷心、肝、腎、呼吸循環或神經等多器官、系統,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仍需住院觀察數日,不可輕視。
來源:潮新聞、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