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夏之間,江南不知是多少人心里的精神故鄉,游人們的鏡頭總對準青瓦白墻間的小橋流水人家。而在一眾江蘇城市溫婉精致的氣質中,徐州大概是個例外。
徐州,古稱彭城,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人們常說:“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六朝看南京,兩漢看徐州?!毙熘莩鞘兄車俟锓秶鷥?,兩漢遺跡眾多,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稱。
徐州街景。(圖/視覺中國)
這座蘇C之城自古以來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襟山帶水、人杰地靈之處。向前看,它能一手攬住烽煙四起的6000年文明史;到如今,它又能輕巧地一手揚起云龍湖的陣陣荷風。
縱使黃河故道數百次向徐州展現自己的萬般威力,但這座城一次又一次地穩穩站在江蘇西北的十字路口處,豐滿著人們對“江蘇氣質”的單薄想象。
千年文脈漢興地,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多山,在主城區周圍,分布著大小山頭72個。這里的山雖不算高,也并非郁郁蔥蔥、物產豐饒的“富山”,卻都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
九里山見識過楚漢相爭決勝之戰的刀光劍影,子房山紀念著張良以簫聲退敵的典故,戶部山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是我們了解明清建筑特色的重要史料。
徐州云龍山索道。(圖/圖蟲創意)
其中最富盛名的大概是狀若游龍的云龍山。蘇軾徙知徐州,拜訪云龍山人后所作《放鶴亭記》,記載了云龍山“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的四季美景。云霧繚繞的山林吸引著古今文人,山上的大石佛、興化寺、摩崖石刻、東坡醉臥石床、云龍書院等古跡沉淀著不同朝代的歷史印記。
元代詞人薩都剌在《木蘭花慢?彭城懷古》中唱道:“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兩漢繁華盛世由劉邦開始在徐州書寫,無數風云人物也最終長眠于此。
兩漢墓葬群在徐州并不少見。獅子山楚王陵“依山為陵,鑿山為葬”,宏大的地下宮殿幾乎把山體掏空;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龜山漢墓為夫妻合葬墓,構造嚴謹精密,令人嘆為觀止。
龜山漢墓,甬道筆直。(圖/視覺中國)
許多墓葬中出土的漢畫像石,與南京的六朝石刻、蘇州的明清園林并稱為“江蘇三寶”,生動地為我們展示了兩漢時期人們的歷史故事、社會生活、市井風尚。
如果說山的文化讓徐州顯得肅穆,那么水的歷史又為徐州增添了傳奇色彩。
京杭大運河在此連通了蘇、魯、豫、皖、冀,讓南北方的商品與文化在這里交匯,成就了徐州“五省通衢”的樞紐地位,時人評徐州“繁華豐阜,無異江南”。
而同樣流經徐州的黃河,帶來便利水運交通的同時,也導致了嚴重水患。據《徐州自然災害史》記載,黃河泛濫徐州“遼宋金元時期50次,明朝時期120次,清朝時期203次。”
黃河故道。(圖/圖蟲創意)
最嚴重的一次水患發生在明天啟四年(1624),“河決徐州魁山堤,東北灌州城,城中水深一丈三尺”。大水經年不退,城池被黃沙掩埋,直到明崇禎元年(1628)才在原址上循照古城舊制重建新城,也因此造就了徐州“城上城”的特點。
1987年興建彭城廣場和地下商城時挖出的地下城遺址便是例證。該遺址剖面共有5層,最下邊是天啟年間淹沒的“洪武城”,疊于其上的是大水后修復的“崇禎城”。
遺址中地下的一條石鋪路面,正與今太平街重合。還有測定原井位置重新開鑿的“井下井”、在原址重建的“府下府”,都是黃河當年淹沒徐州的印記。
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圖/視覺中國)
如今曾經見證歷史的山川已然平靜,城中湖泊星羅棋布,毗鄰云龍山的云龍湖水光接天,潘安湖澄碧如眸。群山環抱,兩河相擁,建城2600多年的徐州,在一次次與天地的對弈中取得了平衡。
無問南北,快哉徐州
作為江蘇最北邊的城市,徐州骨子里永遠藏著一種融通南北的豪邁氣質。
這里的方言裹著中原官話的硬朗,學會使用“管”字,便能樂呵呵地和徐州人聊上兩句?!肮堋弊旨饶鼙磉_對某種能力的稱贊——“你這個人真管(行)!”,又能表示對話語的肯定——“這個管(能)當飯吃?!保瑫r還是一種充滿熱情氣息的應答詞——“今天吃面?管(好)!”
不過,請注意,如果詢問徐州人是否能做某事時,對方回答“不管(行)”,可不是讓你隨便行事的意思。
徐州的美食也不同于淮揚菜的精細,從早餐開始便吃得咸辣厚重。
濃稠的辣湯由黑胡椒調味,用豬骨、鱔魚、蹄髈熬成的高湯搭配面筋和一個現打雞蛋花,喝起來鮮辣爽口。另一種傳統早餐饣它( shá)湯相傳起源于彭祖向堯帝所獻的“雉羹”,以雞湯為底,加入麥仁熬煮,一碗下肚,足以撫慰萬千游子的心。
徐州美食——地鍋雞。(圖/圖蟲創意)
置酒縱歌、熱情好客是徐州千年不易的鄉風民俗。招待遠方來的朋友,地鍋雞必不可少。
雖然地鍋并非徐州獨有的美食,但眼見在柴火燒熱的鐵鍋中,雞肉被燉煮得麻辣咸香,鍋邊貼著的喝餅子上半部分干香酥脆,下半部分飽吸湯汁,就連不吃辣的人也能食指大動。
“南北混血”的徐州還是一座燒烤之城。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所藏《庖廚圖》中,右上角刻畫一人在爐旁左手握兩個肉串翻弄烘烤,右手持扇面扇風,因此也有燒烤起源于徐州的傳說。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庖廚圖》。(圖/視覺中國)
在徐州吃燒烤,與別處有些不同。點好菜后,廚師會先將串串烤到六七成熟上桌,顧客可以就著桌上的炭火完成肉串的最后烤制。
南京人總調侃“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游出南京”,而徐州人則將每一只本地小山羊用到了極致。最正宗的燒烤就是羊肉串,只撒鹽就能吃出羊肉的鮮美。
進階食家可以挑戰羊腰子、羊球、羊眼,滋味口感獨有一種野意。每家燒烤店還會有特色調配的甜醋,根據個人喜好搭配肉串或臭干,又是另一番風味。
徐州燒烤。(圖/圖蟲創意)
到了三伏天,徐州人還會舉辦“伏羊節”。以彭祖文化內涵為基礎,徐州先民們認為入伏之時,理應“明陽氣之極,以助陰氣之始”。羊肉性熱,伴以蔥、姜、蒜、花椒等熱性作料,就能夠起到以熱制熱、排汗排毒的食療效果。
除了能讓天南地北的人找到音調、口味的最大公約數,徐州的魅力仍不止于此。
多數城市的湖泊只可遠觀,而云龍湖開辟了一處免費的萬人游泳場,讓市民能共享山水綠意。路上偶爾可見的煙囪與廠房,又不斷提醒著人們徐州作為老工業城市的驕傲。
云龍山北麓的徐州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可欣賞館藏金縷玉衣、鑲玉漆棺等貴重文物。人們甚至可以“兩天下五個墓”,站在千年地宮中,久久回味歷史與現實的重疊。
徐州博物館館藏西漢陶繞襟衣女舞俑。(圖/視覺中國)
無論來自何方,人們總能在徐州找到自處之地。
茶館中用揚琴、笙琴、檀板伴奏的徐州琴書,將南方曲調的婉轉靈秀與北方曲藝的粗獷完美結合。而在悠悠歲月中與自然不斷搏斗、接納天南地北來客的徐州人,也形成了堅韌不拔、開放包容、重義守諾的人文素質。
徐州的脾性早已超越地理分野,無問南北,同喝一聲“快哉”,自然可期待彭城大地上最熨帖的相逢。
參考資料:
[1]于云洪.論黃河水患與徐州城市變遷[J].濰坊學院學報,2017,17(1):78-83.
[2]劉玲.徐州山水人文資源研究[J].中國名城,2012,(2):34-39.
[3]蘇曉青,許井崗,張春秀.徐州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和內部分區[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5):60-67.
[4]閻傳海.徐州市低山丘陵區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分析[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2):48-51.
[5]陳延斌,王體.徐州地區人文精神的淵源與內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10-30(005).
[6]霍彥睿,秦晨昕,王丹丹.徐州飲食文化的人文意蘊探究:以羊魚菜肴為例[J].當代農機,2021,(5):69-71.
[7]王夢琪,孟召宜,馬詩琪.徐州山名的文化地理特點及其形成機理[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1(1):22-26.
[8]葛大偉.徐州風物的千載氣韻[J].唯實,2023,(12):88-92.
[9]景區介紹 | 徐州云龍湖旅游景區官網
[10]走進徐州:品味楚韻漢風 感受南秀北雄 | 今日中國[11]趙金.論徐州話“管”作助動詞及應答詞的用法[J].文學教育(下),2019,(3):60-63.
[11]趙金.論徐州話“管”作助動詞及應答詞的用法[J].文學教育(下),2019,(3):60-63.DOI:10.16692/j.cnki.wxjyx.2019.03.025.
編輯 曾寶氣
運營 鹽浴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