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上升的財政壓力,英國政府正在轉向短期借貸以降低利息成本。
英國債務管理辦公室(DMO)上月表示,將把2025/26財年債務發行規模增加50億英鎊至3090億英鎊,但會減少100億英鎊長期金邊債券發行,轉而增加短期國庫券發行。
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27日報道,DMO負責人Jessica Pulay稱,因機構投資者對長期國債的需求不斷下滑,該機構正在逐步降低對長期國債的依賴。目前,短期債務融資成本更低,這對今年發債成本飆升、財政捉襟見肘的英國工黨政府而言至關重要。
盡管英國債務存量的平均期限為14年,但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預測,今年7月至9月期間發行的英國政府債券的平均期限將為9年左右,創歷史新低。
需求退坡,長債失寵
Pulay表示,英國今年長期金邊債券與短期債務的比例已發生重大轉變,即正在從長期債券轉向短期債券。
Pulay坦言,機構投資者對長期債券的需求正經歷“強度衰退”。而這一趨勢與養老金行業的變化直接相關,以前最愛買長期國債的養老基金,現在參保人數越來越少。據行業測算,英國養老金對30年以上國債的配置需求較十年前縮水近四成。
與此同時,對沖基金等新晉市場力量更青睞短期交易機會,更愛“快進快出”。
當前的市場行情也反映了這一趨勢。數據顯示,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周攀升至5.48%,較年初上漲0.37個百分點,接近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與兩年期國債的利差已擴大至近1.5個百分點,而兩年多前這一利差還為負值。
而英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3.98%,較30年期品種低逾150個基點。
不過,轉向短債的代價同樣沉重,激進縮短期限可能加劇市場波動。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警告,短期債務占比上升將迫使政府更頻繁進入市場展期融資,在美聯儲降息路徑存疑、特朗普減稅政策擾動全球資本流動的背景下,此舉猶如“在暴風雨中增加出海頻率”。
英國債務管理辦公室數據顯示,英國國債存量平均期限仍達14年,顯著高于多數發達國家,激進縮短期限可能加劇市場波動。
日本謹慎觀望
相比之下,日本的態度更為謹慎。華爾街見聞稍早前文章提到,在40年期日債拍賣前夕,消息人士透露,日本財務省將考慮調整截至2026年3月當前財政年度的債券發行計劃構成,可能包括削減超長期債券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財政部表示將在6月中下旬與市場參與者討論后做出決定。
消息傳出后,日本超長期國債收益率延續跌勢,2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跌17.5個基點至2.37%,遠低于上周五的2.6%。30年期和4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樣從上周創下的歷史高位大幅回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