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報道,日本與美國之間的談判已經進入第三輪了,韓國與美國的談判則已經完成了第二輪,但是截至目前,都沒有談出一個所以然來,甚至連一些突破性的進展都沒有。當前日韓跟美國之間的關稅談判之所以會同時陷入僵局,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國家跟美國的關稅戰博弈具有高度相似性。日本與韓國不僅都是制造業高度發達的經濟體,都比較依賴美國市場,在產品貿易方面都對美國保持著相當大的順差,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這兩個國家都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鐵桿盟友。
石破茂和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表示25%的關稅是不可接受的,但這個問題對華盛頓(即特朗普)來說也很重要。自1970年代以來,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巨大成功使其成為一個很容易被看見的目標。此外,特朗普團隊還可以提及1964年著名的“雞肉關稅”,當時華盛頓對進口小型卡車征收25%的關稅。這被認為成就了底特律為數不多的成功領域之一,成功地將全球普遍存在的豐田皮卡基本擋在美國市場之外。但是日本確實握有一張王牌。它持有1.12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國債務外國持有者。
所以外界都在關注,美韓到底能不能達成協議。因為尹錫悅遭彈劾下臺,執政黨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4月29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白宮發布會上曾表示,韓國想在總統大選前,和美國把貿易談判的基本框架定下來。可后面韓國政府卻直接反駁說,壓根兒沒這回事兒,并且重申不會急著推進關稅談判。日本,也是這樣說的。目前關稅問題相關談判已推遲到7月。在第二輪日美關稅談判結束后,石破茂曾向身邊人轉達“沒必要急于與美方達成協議”的想法。并且強調“要以實現零關稅為目標”。
石破茂(資料圖)
與此同時,他指出,日本也擔心在談判中讓步太多。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日本曾于2019年與美國簽署過一份貿易協定,當時日本降低了對冷凍牛肉和豬肉等部分美國農產品的關稅。而時至今日,特朗普通過征收一系列新關稅表明,他并不認為2019年與日本達成的協議具有約束力,就像他放棄了他在第一個任期內談判達成的美墨加協議一樣。這一政策反復無疑令日本政界倍感挫折。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調,“即便達成了新的雙贏協議,如何確保美方全面遵守規則才是核心。”
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撥通了電話,通向東京。他的對象,是日本首相石破茂。這是自他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兩人首次以雙邊形式直接溝通,而主動權,不再在華盛頓手中。通話長達45分鐘,是特朗普親自提議發起。面對媒體,石破茂坦言:他在通話中“強烈要求”美方重新評估關稅措施。然而,特朗普的態度并無松動,仍堅持以“削減逆差”為底線。美日之間的交鋒,終于撕開了外交禮儀的溫柔面紗,露出利益博弈的鋒利鐵鉤。此番對話的最大不同在于——日本首相展現出了罕見的強硬。
特朗普(資料圖)
對此,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在與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和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會面后表示,談判人員“將盡最大努力”解決關稅協商問題,同時著眼于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定于6月舉行的會晤。當被問及關稅談判進展時,他表示:“談判通常沒有最后期限,我們將基于這一理解推進磋商。不過,已經確認兩國領導人都期待著此次會晤,因此我們將基于此盡力而為”。日本政府此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雙方同意繼續進行建設性討論,以盡早達成協議。
“全球化不會因為‘美國優先’而消失。”事實上,在美國的壓力下,全球化非但沒有縮減,反而正在擴大,只是這種方式更為低調,是“在沉默中擴大”。“從美日韓關稅談判來看,全球化生產模式并未終結,而是需要在成本、風險和政治壓力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專家分析認為,如果美日韓談判長期僵持不下,可能會反過來推動中日韓三國進一步深化合作。“日前中日韓在APEC貿易部長會議上的聲明,便是這一趨勢的良好例證,表明亞洲國家正在通過聯合行動,來對沖美國的單邊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