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以“數據賦能,法治護航”為主題的第三屆數據法治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實驗室、數據法治研究院、數據法治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以及數字檢察高層次研究基地共同主辦,旨在匯聚各界智慧,深入探討數據法治領域的前沿理論與實踐問題,為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夯實法治根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實驗室主任、數據法治研究院院長時建中主持了開幕式。
校長馬懷德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回顧了中國政法大學在創設數據法學學科方面的歷程與探索,表達了學校對數據法治研究與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支持。他期待與國內外各界同仁攜手并進,共同推動數據法治理論研究的繁榮發展,助力數字中國、法治中國建設邁向新的高度。
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張穹、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王江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梅夏英等嘉賓出席并致辭,他們充分肯定了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實驗室及數據法治研究院自設立以來,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并就統一數據要素市場構建、可信人工智能治理與價值對齊、人工智能時代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等議題發表了富有洞見的觀點。
論壇期間,“數據法治致公平臺”正式發布。時建中現場介紹并演示了平臺首批上線的四類數據法治產品,包括“公平競爭智能審查系統”“廣告合規智能評價系統”“法律條文數智精解平臺”和“移動應用隱私政策合規審查系統”。這些智能化系統已經陸續向社會開放使用,以數據法治產品賦能公平競爭審查、廣告合規審查、個人隱私保護,為我國數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會議主旨演講環節由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范明志主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梅夏英就大模型算法下的人機關系分享了獨到見解,他認為人工智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社會關系,立法不應僅以風險防范為主要導向,更應通過算法規制實現良性的人機關系,并剖析了人機關系在風險防范、智能交互與意識交互三個階段構建良性關系的焦點。
時建中以“法治新對象、法治新工具與法學新知識”為題,從適應社會關系的數據化、數據從信息載體到生產要素所帶來的法律挑戰等多個維度,發表了深刻見解。
在學術研討環節,來自學術界、司法界、產業界的百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數據法學基本問題與知識體系構建、數據基礎法律制度建設、數據處理行為法治化、數據開放制度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法治與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等一系列前沿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和熱烈交流,為完善數據法治體系、夯實數字中國法治根基貢獻了智慧與方案。
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數據法治研究院于2024年11月共同設立并啟動的第一屆“數據法學青年學術創新獎”在本次會議上頒獎,由數據法治實驗室副主任、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王立梅主持,馬懷德、張穹、王江平、陸軍、梅夏英、時建中共同為獲獎代表頒獎。獲獎代表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研究員劉金瑞、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宗紹昊在發言中對主辦方表示了誠摯感謝。
據悉,中國政法大學在數據法治研究領域持續深耕,成果卓著。自2016年將數字技術引發的法律問題研究確定為科研戰略以來,學校不斷加強學科建設:2019年,將數據法學作為新興交叉學科進行重點培育;2020年,成功申請數據法學為法學目錄外二級學科并獲教育部備案;2021年,“數據法治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獲批,同年成立數據法治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實驗室”成功入選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學校精心打造的“大學生數據法治實驗模型競賽”、“數據法治高峰論壇”、“數據法學青年學術創新獎”等品牌活動,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已成為數據法治領域匯聚智慧、引領思考的重要學術平臺。
法大微信【第20250527期】
內容來源:數據法治研究院
圖片:盧云開 尹建峰
排版:鄒嘉輝
校對:張瑤瑤
責任編輯:謝翔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