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充滿了雄心勃勃的所謂“印度國產武器裝備項目”,基本都逃脫不了4個命運,即近乎無窮無盡的拖沓和延遲、從最初的“國產”淪為“萬國牌”、價格貴到“沒朋友”,以及整體性能遠低于最初的設計指標。想一想,事情豈不是如此呢?而這一次,盡管一款印度新型國產技術密集型裝備尚處于“連影兒都還沒”,但其未來基本也難以逃脫這4個命運,那就是新德里方面炒作了多年的印度國產中型隱身戰機AMCA。
外媒相關報道的頁面機翻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國防部長批準了“先進中型戰斗機”項目的執行框架,即AMCA隱身戰機的研發工作進入到了項目執行階段。按照計劃,印度航空發展局將與部分私營企業開展合作,以實現對AMCA的研發和制造。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則承諾,從進入執行階段到交付,AMCA戰斗機項目需花費約10年的時間,印度空軍將在2035年開始列裝這款戰機。
印度此前展示的AMCA戰斗機全尺寸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印方之所以認定AMCA需要花費約10年的時間完成,并非是簡單地“拍拍腦袋就放話”,其還是經過了一番“仔細的借鑒和參考”,所參考的對象則是中國和美國。按照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說法,中國啟動研發殲-20到拿出實機,以及美國研發F-22并獲得實機,所花費的時間基本均為10年,故“10年是一個有科學依據的數字”。于是其就認為,印度也能以10年時間,完成AMCA戰斗機的研發和量產……
早前公開的AMCA戰斗機模型
該怎么說呢?這印度人的思維屬實是有點讓人無語。你說他們沒參考他國成功經驗吧,他們還真去參考了中國和美國這兩個戰斗機工業強國;但你說他們是認真參考的吧,倒也真沒那么認真……中國花10年的時間能辦成的事情,印度也能辦成,這不就是典型的“中國行,我也行”嗎?咱就是說,中國在短短十幾年內,完成大型國產航母“山東艦”的建造和服役,以及完成8萬余噸“超級航母”體量的“福建艦”的建造,并極度接近服役狀態,那我們怎么沒看見印度軍工業做到相近的事情呢?
巴基斯坦空軍以殲-10CE取得大勝
好吧,拋開這種盲目的樂觀和自信不談,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不難讀出印度方面的焦急和憂慮情緒。要知道,AMCA項目的推進速度始終不緊不慢,但爆發于本月的印巴“5·7空戰”才剛過去20天,印度官方就干脆利落地讓AMCA項目進入下一階段,顯然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空戰結果不利的影響。
巴基斯坦將獲得外貿型殲-35
畢竟,按照巴基斯坦方面的說法,其早已做好接裝中國外貿型五代機殲-35的準備。甚至有消息稱,巴基斯坦空軍將在2026年上半年,收到首批外貿型殲-35戰斗機。在當下印巴兩國空軍的主戰裝備勉強處于同代水平,但印度空軍的制空作戰體系明顯比巴方落后得多的情況下,若巴基斯坦還能盡早地獲得新一代戰斗機,那印度的空中戰力劣勢必將越來越大,這絕不是這個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國家希望看到的。
AMCA大概率將會是“萬國牌飛機”
當然,可以想象的是,在國產航空發動機水平極度低下、基本尚未攻克隱身涂料、無法自行生產相控陣雷達T/R組件、機載配套彈藥未能實現自主化等情況下,所謂的“印度國產第五代戰斗機”AMCA,大概率會如許多其他印度裝備那樣,最終淪為一個不倫不類的“萬國牌飛機”。下一個LCA“光輝”戰斗機,儼然開始向印度人“招手”了……
中國已開始試飛六代機
最后說一句,就算這次印度有“神光附體”,說到做到地于2035年開始交付AMCA,屆時可能被命名為殲-36和殲-50的兩款中國六代機,大概都已服役數年且裝備量破500架了。一邊是滿天飛的中國六代機,另一邊則是剛剛問世、尚顯稚嫩的印度國產五代機,這究竟意味著什么,想必已經不用多說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