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軍事頻道罕見曝光了江南造船廠的生產畫面,畫面中至少5架殲-35戰斗機正在總裝線上有序作業。這一動向迅速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美國"軍隊裝備認知網"等專業軍事媒體第一時間跟進解讀,認為中國海軍或將迎來歷史性突破。
作為對標美國F-35C的隱形艦載機,殲-35采用獨特的雙發設計,配備國產渦扇-19發動機,最大推力達18噸。相較單發的F-35系列,這種冗余設計能更好應對海上復雜環境。其機身采用隱身復合材料,進氣道采用S型設計,EOTS光電瞄準系統與有源相控陣雷達深度融合,可同時追蹤20個目標并引導導彈攻擊。
值得關注的是,殲-35量產速度遠超預期。依托沈飛成熟的四代機生產線,該機型已完成電磁兼容測試、艦載起降驗證等關鍵技術節點。據產業鏈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沈陽、成都兩大基地月產已達8架,按此進度推算,2027年前可完成200架的總裝任務。
與之配套的福建艦進展同樣順利。該艦首創的三層電磁彈射系統已完成上千次彈射試驗,特別是對隱身戰機的適配性改造取得突破。軍事專家分析,待2025年正式服役時,福建艦將形成以殲-35、殲-15T、空警-600為核心的"海空鐵三角"。尤其是預警機與隱形戰機的協同作戰能力,將使中國航母首次具備真正的遠洋制空權。
這種體系化突破帶來的戰略價值不容小覷。參考美國福特級航母形成戰力的周期,結合中國在電磁技術上的領先優勢,福建艦完全可能在2027年實現滿編出擊。屆時,南海島礁防御圈將向外擴展500公里,臺海方向的制空權爭奪也將進入全新維度。正如軍事觀察家所言:"當五代機開始在移動的海上機場起降,傳統的海權爭奪規則將被徹底改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