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唱著山歌等你來 壽粽飄香潤端午
第五屆廣西粽子文化節在河池舉行
梁章暉
5月26日,第五屆廣西粽子文化節暨壯鄉壽源粽年銷售突破300萬個慶典儀式在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西校區田徑場隆重舉行。
活動現場。人民網 梁章暉攝
本次活動由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聯合河池市衛健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共同開啟,以“匠心鑄品牌,壽粽潤端午”為主題,將職業教育的力量融入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之中,為河池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增添了新的光彩。
活動現場。鄧宇軍攝
萬眾歡歌、萬人誦讀、萬粽飄香,一場別開生面的“三個萬”項目展示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萬眾歡歌。人民網 梁章暉攝
萬人誦讀。人民網 梁章暉攝
萬粽飄香。人民網 梁章暉攝
包粽子擂臺賽更是精彩紛呈,比賽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吸引了來自市民組、教師組、學生組的眾多選手參與。個人賽選手們手法嫻熟,一個個飽滿的粽子在手中誕生。團體賽隊員們配合默契,展現了團隊協作的力量。比賽過程中,現場觀眾不時發出陣陣掌聲和歡呼聲,為選手們加油助威。
比賽現場。人民網 梁章暉攝
比賽現場。人民網 梁章暉攝
在比賽間隙,還穿插了精彩的民族服裝走秀、精英班山歌演唱和歌王山歌演唱等節目,將河池的民族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粽子成為了民族團結的紐帶,讓各民族師生在共同的文化體驗中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凝聚了民族情,促進了民族融合。
山歌演唱。人民網 梁章暉攝
歌王山歌演唱。人民網 梁章暉攝
活動當天,現場還舉行了粽子品鑒。藥膳粽、灰水粽、板栗粽、小米粽、綠豆粽、玉米粽等多種口味的粽子供嘉賓和觀眾品嘗。這些粽子不僅外觀精美,口感香糯,而且融入了藥膳養生理念,兼具健康與美味。河池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覃立華表示:“我們會使用陳皮、山楂等健脾益氣的中藥組成藥湯,在制作粽子過程中加入到烹煮的水中。如此既能夠讓中藥的藥效進入粽子,又能夠保證粽子良好的口感。”
藥膳粽子。人民網 梁章暉攝
“壯鄉壽源粽”從粽葉、大米、黑米、綠豆、肉豬的種養,再到加工、包裝、線上線下銷售,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了河池市生豬養殖、壯鄉糯米、板栗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已生產300萬個粽子,需要60噸豬肉,40噸板栗,110噸米,40噸粽葉,帶動了200多名學生解決經濟困難問題,產值達700多萬元。
“這不僅僅是一場文化節,更是廣西現代職院推動‘壯鄉壽源粽’品牌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河池市政協副主席、廣西現代職院黨委書記韋偉松介紹。
粽子展示。人民網 梁章暉攝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立足河池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以“壯鄉壽源粽”為媒,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創新發展之路。
“光啃教材包不出暢銷的粽子,沒有創新無法實現產業振興。”廣西現代職院校長黃紹光一語道破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真諦。
近年來,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以粽子產業學院為抓手,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構建起“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四位一體的鄉村振興服務體系。
粽子制作。人民網 梁章暉攝
學校以粽子產業鏈需求為導向,打造了與粽子產業鏈對接、有特色競爭力的專業群,將勞動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中醫藥養生知識普及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高素質、具有創造力的粽子產業技術技能復合應用型人才。目前,學校已累計培養粽子產業技術技能人才200余人,為河池粽子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學生包粽子手法嫻熟。人民網 梁章暉攝
自2020年11月廣西現代職院與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強強聯合成立全國職教系統首個粽子產業學院以來,兩校深度挖掘河池本地豐富的資源,打造出兼具民族特色與健康養生價值的“壯鄉壽源粽”。學校與區內外多家實力雄厚的粽子生產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先后投入800余萬元用于粽子設備的采購和人才培養,采用本土綠色優質食材,加上科學配方,運用最新技術生產提高粽子質量,讓“壯鄉壽源粽”逐漸成為河池特產新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