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時間5月24日晚,第7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南法海岸的暮色中落下帷幕。本屆戛納電影節,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狂野時代》作為今年唯一入圍主競賽的華語電影,獲得評審團特別獎。該獎項隸屬于戛納特設獎項序列,旨在獎勵“具有獨特藝術價值或創新性的作品”,強調影片在美學、敘事或技術上的突破。
評審團主席朱麗葉?比諾什盛贊這部作品“這部電影就像天外來客,是一項驚人創舉?!辈⒈硎荆斑@部電影非常有創意,令我忍不住被吸引。我作為評審團主席,特別建議為它增設這個獎,也獲得了其他評審團成員的同意。影片精彩紛呈,它打開了一場夢,你需要去猜想它的意義,雖然完全理解并不容易,但它總有一些神秘的元素打動了我,所以我希望用這個獎項來嘉獎這部影片?!?/p>
“很快就念到名字,來不及做反應,大家把我叫上臺,我一直在走路,就來到這里了。我的感覺跟大家看我的電影是一樣的。”在之后的采訪中,畢贛這樣描述自己領獎時的心路歷程。
此次《狂野時代》的獲獎,既是對畢贛作為首位以第三部長片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中國80后導演的認可,更續寫了華語電影與戛納的深厚淵源。這次獲獎更是一次意義非凡的 “破冰”,自2015年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斬獲最佳導演獎后,華語電影時隔十年再度在戛納主競賽單元斬獲獎項。
回溯往昔,從侯孝賢《戲夢人生》的留白寫實,到賈樟柯《天注定》的現實鋒芒,再到《刺客聶隱娘》的水墨意境,這些曾在戛納銀幕上流轉的光影印記,共同勾勒出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多元探索。
《狂野時代》講述了在一個人類已經不再做夢的世界里,舒淇飾演的神經外科醫生的意識在一場手術中沉入“永恒時區”,被困于多個夢境中的她邂逅了一具仿生人殘骸,并以某種離奇的方式試圖喚醒仿生人,隨著仿生人的意識漸醒,他們一起墜入人類意識之海的故事。
影片以六個篇章,關聯 “眼耳鼻舌身意” 六識,并通過獨特的敘事,將夢境與現實交織,打造出一場關于電影、意識與時空的沉浸式美學實驗。畢贛強調自己拍攝《狂野時代》的初衷——“我的想法很簡單,覺得世界變化挺大的,有一個關于電影的電影能夠安慰到大家,這就是我的心愿?!?/p>
在《狂野時代》中,他展開了一場關于電影語言的極限挑戰:讓鏡頭在半夢半醒的意識流里游走,織就人與世界、過去與未來的永恒拉扯,同時,他也再次挑戰著大眾對于電影語言的認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