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作為時尚產業的"流量引擎",通過高性價比和快速迭代的模式,推動全球服裝市場規模擴張,已然成為時尚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消費特點正從"無節制擴張"轉向"有限度狂歡",消費力演變則反映了經濟環境、社會文化、技術發展以及消費者價值觀的多重變遷,從早期的低價主導到如今的理性與矛盾并存,"既要又要"的消費者促使行業發生著深刻變革。
這場變革沒有旁觀者。無論是國際巨頭還是本土品牌,唯有以用戶價值為核心,重構產品力、渠道力、供應鏈力,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畢竟,在商業世界里,唯一不變的法則就是永遠在變。
主動降低線下門店密度
近年來,消費者對于線上消費的需求不斷加碼。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綜合電商平臺占據中國消費者購買服飾的渠道主導地位,占比達到42.46%;34.74%消費者通過線上垂直平臺購買服飾;31.62%消費者通過品牌自營網店購買服飾;29.78%消費者通過品牌線下店購買服飾。
當消費力向線上傾斜,曾經線下門店遍地開花的快時尚品牌們,也開始調整門店策略。例如,今年以來,Zara陸續關閉深圳、長沙、貴陽以及濟南的多家門店,在濟南則僅剩一家門店。與此同時,門店升級成為新趨勢。今年3月,Zara全新亞洲旗艦店在南京新街口開業,零售面積超2500平方米,并帶來了亞洲市場首個Zacaffè和自動傳輸系統等;2024年7月,優衣庫宣布中國市場將從以往的每年凈增50—80家門店,轉變為未來三年每年凈減少或翻新50家門店。
相似的趨勢也發生在H&M和URBAN REVIVO(以下簡稱"UR")等多個品牌身上。近期,H&M在原址(上海淮海中路)重開中國內地首店,相比于首次開設時的3000多平方米,回歸后的面積翻倍;UR在三里屯的全新旗艦店則將于今年下半年開業,伴隨品牌形象迭代,UR世茂工三門店已完成階段使命,現配合品牌升級戰略調整門店布局。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大中華區總裁白晨銘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Zara出現"關小店、開大店"的現象,是由于品牌正在不斷調整優化門店,以適應中國市場新的消費需求,"當下的中國和二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比都有著巨大的變化,我們要不斷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調試"。
門店網絡收縮的同時,快時尚品牌正在線上尋求拓展。2022年起,UR在抖音開始了不間斷直播,并加入了搜索、商城等貨架場景,提升了商品曝光量和用戶轉化率;Zara則于去年11月在抖音平臺開啟了一場走秀形式的長達5小時的直播,吸引了122萬人觀看,一夜漲粉62萬。
消費場景轉移分散客群
在市場更加細分、消費需求愈發多元化的背景下,品牌的客流正在逐步被分散,單一的品牌矩陣難以滿足當下的消費變化。
實際上,快時尚行業放緩的本質是消費場景的轉移。快時尚品牌受眾多為一、二線城市年輕人、上班族,過去他們的生活場景以休閑為主,而現在則轉向國潮文化和運動戶外等,自然會降低對快時尚品牌的購買頻率。消費場景的轉變也使得更多國產品牌嶄露頭角,在消費者偏好方面,根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近九成的消費者偏好國內的潮流品牌,其主要原因是喜歡中國風與支持國貨品牌,其余主要原因也包括價格相對低廉、性價比高、推崇品牌所代表的價值觀等。
在此背景下,快時尚品牌們已不滿足于對現有產品進行創新,轉而殺向運動服飾、內衣等賽道,試圖滲透更多客群。2023 年,Zara推出滑雪系列Zara Ski,運動服裝系列Zara Athleticz也開始涉足碳板跑鞋;H&M旗下的時尚輕運動子品牌H&M Move則在近兩年內開始涉足滑雪服領域;UR母公司FMG集團也推出了與UR形成差異化定位的本來(BENLAI)新品牌,并精準錨定"用功能面料,進化基本款"的戰略定位。
不僅如此,消費者獲取信息和購買商品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化。在小紅書、B站等平臺上不難發現,關于"優衣庫平替""Zara同款"的攻略層出不窮,消費者可以輕松找到價格更低的替代品,這些新興渠道不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也加速了消費者對快時尚品牌原有忠誠度的侵蝕。快時尚品牌似乎也捕捉到了危機,在新渠道打出自身聲量頗為重要。近期,UR與小紅書聯合發布"波嬉風"的趨勢,通過明星、平臺、消費者互動的"組合拳",不斷在小紅書"種草";自去年9月,Zara提高了在小紅書的直播頻率,基本保持與抖音同步,而此前僅會在特殊時間節點在小紅書進行直播。
創新與洞察力決定快時尚生命
"極致供應鏈+小單快"反能力一向是快時尚品牌成功的秘訣。但在消費觀念轉變之下,對快時尚品牌的快更新模式形成了顛覆。隨著今年消費復蘇的迅猛勢頭,線下購買模式經歷重大變革,抖音、拼多多等平臺重塑"人貨場"關系,傳統線下渠道價值弱化,顯然,只依托曾經的模式優勢難以在新消費環境下獲得主動權。
當下,快時尚行業巨頭們正在進行深度變革。以Zara為例,品牌正在推行全渠道融合,將門店轉型為"體驗中心 + 前置倉",通過 RFID 技術實現線上線下庫存打通,并優化供應鏈,截至2026年1月的兩個財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將投資約18億歐元加強物流,以改善客戶體驗。
UR品牌創始人、FMG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明光曾介紹稱,快時尚行業本身具備靈活的商業模式,這也讓品牌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下日新月異的潮流趨勢。"比如未來五年流行時尚運動,我們的產品也可以做時尚運動,抓住一個流行點,就可以進行融合。"快時尚不是一個品類品牌,也非渠道品牌,而是在兩者之間形成了自身的風格,即可以隨勢而變,快時尚的生命力和未來的持續發展,都取決于其創新和洞察能力。
但也正是因為快時尚品牌們更新迭代速度之快,快時尚行業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備受爭議。對于消費需求的改變,UR品牌方認為,當下可持續性需求成為主流,消費者對環保和社會責任的關注度顯著提升,這也推動快時尚品牌加速綠色轉型。例如UR就在升級快時尚的商業模式,在零售環節,UR通過優惠券和積分獎勵等方式,鼓勵消費者自帶購物袋,并推出"舊衣煥新"計劃,倡導綠色、環保的時尚生活方式;Zara推出環保面料產品線,目標是2025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使用。
面對日益理性,也更在意品質服務和性價比的消費者,快時尚行業開啟了從速度競賽到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時尚服裝產業整體較為分散,但如果商業模式能夠與消費市場變化相匹配,仍能在白熱化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北京商報記者 藺雨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