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特朗普重返白宮僅三個月,一場名為“大清洗”的權力重構行動迅速開始。
據中國新聞網5月2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進行“重大改革”——縮小其規模。
數百名工作人員被解雇,部門職能被肢解,現場甚至有人當場哭泣。
這場行動表面上是為了“精簡機構”,實際上是特朗普對“深層政府”的宣戰,以及對內外政策主導權的徹底把控。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曾是美國外交與安全政策的核心樞紐,但在特朗普眼中,它早已淪為“官僚系統的絆腳石”。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負責中國事務的核心團隊被整體解雇。盡管NSC亞洲事務高級主管伊萬·卡納帕蒂暫時留任,但其下屬的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無一幸免。
特朗普的動機其實不難理解。
2020年“通烏門”事件中,NSC兩名借調軍官的檢舉直接導致他被彈劾,這段經歷讓他對NSC充滿懷疑。
而更直接的導火索,是NSC在拜登任期內設立的技術出口管制部門——該部門曾主導對華技術封鎖政策,但特朗普認為其“效率低下”且“不夠強硬”,索性連人帶機構一并清除。
國務卿魯比奧的介入加劇了這場清洗。
作為特朗普的忠實盟友,魯比奧主張將NSC的職能轉移至國務院和國防部,從而讓外交與軍事部門直接聽命于總統。
這種權力集中化的操作,本質上是為特朗普的“直覺決策”掃清障礙——無論是烏克蘭問題還是對華政策,他不再需要層層上報的官僚流程,只需“總統想要的,去做吧”。
在這份裁員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NSC中國事務團隊的解散。
這一團隊曾負責協調對華技術出口管制、南海問題及臺海局勢研判,其成員多來自國務院和國防部的“專業派”。
但是特朗普的幕僚認為,這些“建制派”官員對華態度“過于保守”,甚至“暗通民主黨”。
這種清洗背后,是特朗普對華戰略的重新定位。
2024年競選期間,他多次抨擊拜登的對華政策“軟弱”,并承諾“以更強硬手段遏制中國崛起”。
特朗普需要的是一支絕對服從的“執行團隊”,而非參與決策的“顧問團”。
一名被裁員工透露:“現在的白宮不需要分析報告,只需要有人把總統的推特內容變成政策。”
這種轉變的直接后果,是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更加依賴“突發式制裁”和“輿論戰”,而非系統性布局。我們可能要習慣面對一個反復無常的特朗普了。
特朗普可以解雇整個中國事務團隊,但他改變不了中國強大的經濟韌性。
當白宮陷入權力洗牌的混亂時,就會發現:真正主導中美博弈走向的,終究是實力而非情緒。
正如外媒所言:"中國正在下一盤圍棋,而特朗普還在虛張聲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