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怎么辦?如何讓未成年人從互聯網獲得的是動力,而非阻力?如何以案為鑒守護好孩子們的網絡晴空?……今天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協辦的“以案為鑒 守護孩子的數字未來”——最高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保護“公開課”在各大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蔡金芳介紹,最高人民法院舉辦這堂未成年人保護“公開課”,就是應廣大家長要求,針對涉未成年人案件反映出來的未成年人過度上網、利用網絡做錯事等問題,以案為鑒破解數字時代互聯網帶給孩子們的負面影響,更好地以司法保護促推“六大保護”融合發力,在網絡時代更好地保護孩子們。
公開課上,北京互聯網法院孫銘溪法官結合法院審理的真實案例,生動揭示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遭遇網絡欺凌、個人信息泄露等常見問題,并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重點解讀了家長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的責任與義務。孫銘溪法官還從技術操作、親子溝通等方面分享了諸多實用技巧,詳細介紹了開啟手機隱私權限管理、設置“未成年人模式”、制定家庭用網“公約”等,指導家長為孩子筑牢網絡安全防線,助力孩子健康上網。
此次“公開課”,從情景劇的警示到法律條文的解析,從案例剖析到實踐操作,為家長提供了一份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指南。全國人大代表王春生,北京市人大代表王炳燃、元琳琳、孫倩美,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相關同志、廣渠門中學的老師、家長以及媒體記者代表等現場參與活動。“公開課”結束后,為進一步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用網現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召開“促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家長座談會”,聽取部分家長意見建議。
公開課時長約60分鐘,在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報微博、百家號,人民法院報視頻號,天平陽光b站號,中國法院網快手號、抖音號以及人民日報少年客戶端、央視頻、央視熱線12、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法治網、未來網、中國審判網、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看看新聞、封面新聞、極目新聞、愛看新聞、搜狐網、一點資訊等20余家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編輯:李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