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比亞迪對于智能科技沒有著重宣傳,以致使許多人只知道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天下無雙。
殊不知,如今的比亞迪,早已不光靠獨步武林的新能源技術賣車,在智能化領域也是難逢敵手。
剛剛過去的4月,比亞迪智駕車型銷量達213325輛,勝過絕大多數車企的全部銷量。
比亞迪以213325輛的單月銷量(占國內乘用車銷量 71%)、超48萬輛的累計銷量(截至2025年4月底),穩居智能輔助駕駛車型銷量榜首。細分來看,王朝、海洋系列貢獻 190617輛,方程豹、騰勢(參數丨圖片)等子品牌分別售出9068輛和13519輛 ,其智駕車型滲透率達71%,普及速度領跑全行業。
要知道,第三方數據“智能駕駛輔助車型 4 月品牌銷量排行榜” 顯示,比亞迪一騎絕塵,比耳熟能詳的智能汽車代表品牌——小鵬、理想以及鴻蒙智行的銷量總和還要多。在新能源賽道外,為何比亞迪又成了這條賽道上的領跑選手?
答案或許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出,分別是戰略高度、造車態度以及技術投入。
事實上,縱觀這類“智能駕駛”方面的功能和配置,無論是定速巡航、還是自適應巡航,自誕生開始,便與“豪華”“高配”等詞深度綁定。各位看官可以回想一下,以往是不是都得豪華品牌的中配款往上,或者主流品牌中高檔車型的頂配款,才能有自適應巡航之類的配置,部分品牌甚至放在選配包中。
比亞迪在2025年2月發布了“全民智駕” 戰略,明確將推動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普及,并且圍繞 “天神之眼” 打造一整套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技術矩,“天神之眼 A” 三激光版用于高端仰望品牌,“天神之眼 B” 激光版服務騰勢及比亞迪品牌,“天神之眼 C” 三目版適配方程豹及比亞迪品牌,覆蓋高端到主流市場,追求的是一個“智能駕駛輔助”的平權和普及,高到仰望U7、仰望U8、仰望U9等產品,低到門檻幾萬元的的海鷗,都不必為此額外付出高昂成本。
比亞迪“全民智駕”戰略的背后,實際體現出來的是整個企業對于智能駕駛輔助的清晰定位和端正態度。不少車企,始終將智能駕駛輔助視為宣傳海報上亮眼的產品點,是產品競爭的加分項。
但在比亞迪看來,安全是一輛車最為核心的素養,而智能駕駛輔助則是提升主動安全性能的得力助手。因此,比亞迪認為,智能駕駛輔助不能只是部分車的專屬,而是每一款、每一輛都應該盡可能做到更安全、不以定價、定位而區別對待。
基本上,目前比亞迪旗下產品,都實現了能顯著減少事故的自動緊急制動(AEB)、低速緊急制動(MEB)、車道領航(ICC)、窄道通行(NRP)等功能的標配,不僅要追求更高、更精準的識別和更迅速的判斷和決策,更要追求“安全”方面最大限度的平權,這也是戰略高度追求平權的初心。
正是這種始終不變的初心和堅定不移的決心,也讓比亞迪在行動時全力以赴,也造就了第三部分——技術投入的All in。
要知道,如今的比亞迪擁有超12 萬名研發人員,其中僅在智能駕駛輔助這一塊領域,便有5000 多名工程師。他們不僅要研究軟件適配,更要追求軟硬件全棧自研,保障技術迭代自主性與高效性,而這就注定了相較于智能駕駛輔助供應商和某些只研究軟件的車企要,比亞迪更容易做更適配的感知、算法。
或許有人會反駁,如今的大模型,結果都殊途同歸,最終體驗不會有太明顯的差距。
事實上,大模型最為重要的是有效數據量。而如今的比亞迪,依靠著智能駕駛輔助平權、普惠,每天擁有超3000 萬公里的智駕數據生成量。這意味著比亞迪如今的智能駕駛系統相較同級,擁有是決策更精準的算法、更更高效的迭代速度,以及用戶好上手、愿意相信的無限趨近于完美的體驗。
智能駕駛輔助賽道的比拼,從不是比拼的秀場,它承載著人類對于安全出行的寄托與期盼,需要企業一絲不茍的專注力和全力以赴的決心,也更需要企業安全面前人人平等的初心,更需要對生命始終報以敬畏的企業責任心。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