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京都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創始合伙人田文昌在2024全國青年刑辯律師論壇暨青訓營上的發言。他提出,當前中國律師所面臨的最尖銳的挑戰就是律師職業的專業化,40多年來律師職業的專業化一直都沒有實現;實現專業化最重要的,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精湛的職業技能。
01
大家知道,中國律師從1979年恢復重建到今天已經走過了40多年,可以說,這前40年經歷了一個中國律師的生成期。為什么我說是生成期,因為原來中國律師基本上就沒有正常發展過,我經常在講,世界上律師制度從開始到現在經歷了幾千年,從古羅馬時期就有萌芽,有雛形。
而中國律師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幾千來沒有律師,連雛形都沒有。中國律師制度僅僅從1912年民國的時候才開始。中間又幾經波折,廢除、中斷,直到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才恢復重建律師制度。所以,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律師制度的正常發展只有這40多年,所以我認為這40多年僅僅是走過了一個生成期。
由于中國律師沒有歷史,沒有傳承,所以在前4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律師的發展一方面表現出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幾十年時間發展成70余萬之眾,這是一個輝煌的成就。但與此同時,律師的發展是在無序化狀態當中進行的,由于沒有歷史,沒有傳承,我們所有的前輩律師們都是在摸索前進,所以我們的律師職業談不上正規化。我們一兩代的律師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不僅披荊斬棘,開辟了一條通達的律師發展道路,而且摸索出各種不同的經驗,也嘗試了不同的失誤和錯誤,為我們下一步中國律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后,中國律師已經進入了一個發展期,在發展期當中,我認為中國律師所面臨的最尖銳的挑戰就是律師職業的專業化,我可以說在40多年之前到今天為止我們一直都沒有實現律師職業的專業化。再廣泛一點,包括我們的檢察官、法官也沒有實現真正的專業化。多年來一直有一種認識的誤區,以為學了法律,大學畢業了就可以做律師、法官、檢察官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沒有從專業化的角度來理解法律這種應用科學的特點。真正一個法治發達的社會,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每一個部分都要有專業化的培訓,要有專業化的素養,要有專業化的能力。
02
如何實現專業化?我認為有兩個最重要的問題:一個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另一個是要有精湛的職業技能。
說到理論功底,我要向大家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習法律的知識,法律的知識我們都學過了,為什么我還要強調理論功底呢?我著重講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我所說的理論功底首先在于要對法律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法律是什么?究竟怎么來的?課本上講了,但不夠,要深入的分析深入的理解才行。法律的本質是什么,我們了解嗎?前一段我在一次采訪中講,我說法律的本質不是正義,是秩序,很多人不理解。這就涉及到法律的基本原理問題,法律是正義嗎?是正義。但正義是目的嗎?不是目的,是手段。正義是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追求正義是為了實現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這才是法律的本質。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引申出一系列對法律本源性的認識,所以,希望大家讀一點經典,研究一下法理。
再接下來,學法律學什么?要學原理、原則、理念,而不是皮毛的知識和只會熟悉法條。那些只是表面的皮毛的知識,會背法條的人照樣造成冤假錯案,照樣不會辦案。不會背法條的人,電腦、手機打開都能查到,關鍵是是否能夠正確的理解法條的本意是什么,立法的原意是什么。所以學習法律知識一定要了解它最本原的東西,要了解它的來龍去脈,要學習它的原理、原則和理念。
第三,學法律要了解本專業之外的相關學科的知識,不能相互脫離。我一直在呼吁,當前我們的高校法學教育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弊端,就是三脫節的現象很嚴重。理論與實務脫節、相關學科脫節、程序法與實體法脫節。
這三個脫節問題不解決我們能夠辦好案子嗎?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這是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在解決,但是解決得并不理想。搞理論的排斥實務,搞實務排斥理論,搞理論的論起案件來可以頭頭是道,辦起案件來不得要領,搞實務的由于不了解理論的真諦,不了解基本原理,所以思考問題時往往是碎片化思維。甚至最簡單的問題,一個舉證責任的問題,無論在民事問題還是在刑事問題上都會經常犯錯誤。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彭宇案,基本錯誤就是舉證責任的倒置。
這一類問題出現的很多,為什么?就是基本理論沒掌握好,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點沒掌握好。彭宇案最核心的問題是什么?誰主張誰舉證沒錯,但對于主張什么舉什么證沒搞清楚,所以才讓救助者承擔舉證責任。讓救助者承擔沒有撞倒被救助人的責任,就相當于讓一個無辜的人舉證你沒有殺人,結論就是你不能證明你沒殺人,你就是殺人了。而這么簡單的道理,這么明顯的錯誤,卻是經常發生的。
再接下來,關于相關學科的脫節。我們經常出現刑民交叉的案件,但是當刑民交叉的案件出現的時候,由于我們有些人搞民事的不懂刑事,搞刑事的不懂民事,所以經常出現錯誤的理解和認識,以至于把兩種法律關系糾纏在一起分不清楚。現實中很多人出現一種常見的錯誤,搞民事的不懂刑事,搞刑事的不懂民事,搞民事的看什么都像侵權,搞刑事的看什么都像犯罪。
為什么?知識碎片化,單一化。我們律師是專才,不是全才,這一點沒有問題。但專才不等于偏才,作為一個法律人,如果一個刑事辯護律師只懂刑事,其他的一竅不通,我們能做好刑事律師嗎?顯然不能。所以,對相關學科必須有一定的了解。
再有,關于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脫節。我們知道,刑法和刑訴法是姊妹法,兩者缺一不可,不可分離。可是我們法學教育時就分離了,講刑法的不講刑訴,講刑訴的不講刑法。我很有體會,我就是講刑法出身的,當時我就不注重刑訴,我給學生舉例子時舉的很簡單,在事實證據都很清楚的基礎上,以一些設定的案件基本事實為前提,論證罪非罪,此罪非彼罪。
大家想一下,我們辦案當中首先解決是證據如何認定,首先解決的是事實能不能搞清楚,這是研究案件定性的前提。脫離這個前提去單純的研究定罪問題,豈不就是坐而論道?可是由于大學教育當中就存在這個問題,實務當中就更加嚴重,這種脫節現象導致我們辦案當中就容易犯錯誤。
所以我一直在呼吁,大學法學教育要實現刑事教學一體化,刑法、刑訴要由一個教師來講。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教學的時候,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有機地自然而然地把程序法與實體法聯系起來。這樣我們學到的知識才是完整的,思維方式才是全方位的。
針對這種三脫節的現象,做刑辯律師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那就是在我們的知識結構中要解決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問題,要解決相關學科的融合問題,要解決程序法與實體法一化思維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夠把理論功底真正打牢固。
簡單歸納一下,什么叫理論功底?一個是對來龍去脈搞清楚,一個是對它的基本原理、原則搞清楚,再一個是對于相關學科的問題、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問題、程序與實體結合的問題都要搞清楚,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打牢我們的理論功底。
03
除此之外我還想強調一個問題,就是刑事辯護的理論問題,這也是理論功底的一部分。多年來有一種觀點,甚至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刑事辯護沒有什么理論,甚至有些人把它說成就是一種熟練工,更有甚者有人認為刑事辯護誰都能干。還有的人認為,那些新興的律師業務,如IPO的業務,涉外業務等等才是高端律師業務,相形之下刑辯成了低端的業務。大家知道刑事辯護所維護的是人類最重要的權益,直至自由權和生命權。由此可見,哪個高端不言而喻。
那么,為什么說刑事辯護是一種理論?理論是什么?理論是對實踐經驗的的歸納和總結、提煉,是把一些具經的驗體通過總結、歸納和提煉,升華成為帶有規律性的知識。
多年來我們缺乏對刑事辯護理論的研究,這是一個缺憾。我建議大家讀一讀我主編的《刑事辯護教程》,不管這個教程的水平如何,但它是第一部出版發行的刑事辯護教程 (理論篇、實務篇和實訓篇) ,至少是一種探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剛剛發現一個問題,剛才有一位律師拿來這三本書找我簽名,我一看就是盜版的。我不好形容我的感受,說是悲哀,是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悲哀的同時還有樂觀,說明這部書銷量很好,很受歡迎,所以才會有盜版,說明有需求。希望大家讀一讀這套書,同時也請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中國缺少刑事辯護理論,我們一定要把這個理論做好,而且要大家一起來共同做好。在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才能夠辦好案子。
刑事辯護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需要理論的支撐,需要刑事辯護的理論做基礎。那么它的藝術性是什么?藝術應該說是個人智慧的發揮。按照刑事辯護的理論,我們刑事辯護過程當中有一系列的規定動作,比如說哪些動作是你在哪個環節必須做的,哪些動作是禁止性的不能做的,這些必須做的和禁止性的規定動作可以說是體現了刑事辯護的科學性。
那么,在此基礎上你又如何發揮你的個人智慧?比如,如何在調查取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何在質證中發揮得更好?如何在辯論中更有說服力?等等。之所以說刑事辯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說在有效完成基本的規定動作基礎上,我們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發揮水平,會因各自的能力不同而取得不同的效果。這一切都離不開理論基礎的支撐,同時也離不開個人智慧的發揮。
04
那么,如何可以做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呢?這就是我下一步要說的問題:專業技能培訓問題。40多年來我們的律師發展到今天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大家知道我們經常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但這些培訓都只是局限于知識講授的層面。
剛才我講了,律師、法官、檢察官都是一種專業的技能,它需要有專業化的培訓,學了法律的基本理論知識之后要有專業的技能培訓,而這個專業技能培訓光靠講授是學不到的。所以在此基礎上,這么多年來我在全國律協刑委會任職期間,通過和國外律師機構的合作,借鑒國外的診所式培訓方式,結合中國刑事訴訟的特點,借助西北政法大學刑辯高級研究院的平臺,聚集了幾十名全國的資深律師,經過三、四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套參與式培訓模式。
這種培訓模式就是由每個受訓者全程參與的頭腦風暴式的方式,通過現場演練、點評,通過自我暴露的方式,發現問題的方式,找出辦法的方式等等,通過這樣全程12個專題的參與式培訓,使受訓者的刑辯技能迅速得到系統提升。這也是目前我們國內唯一的一個刑辯技能的培訓模式,我希望這種培訓模式得到更快的推廣,收到更好的效果。
中國刑辯律師太需要這種培訓了,但是這種培訓有一個特點,簡單說就是效果很好,但效率很低。為什么?因為這種參與式的培訓要求30個人左右,太多了參與度不夠,效果不好。所以,這種培訓的效率非常低。怎么辦?只有采取資源共享式的滾雪球式的模式,由被培訓的人再培訓別的人這種培訓培訓者的滾雪球的培訓方式,才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培訓機會。
我希望中國的刑辯律師有更多人接受這種培訓,這樣我們在中國律師走向發展期的新的歷史階段中才可以更快的走向職業技能的專業化。而只有走到了專業化的層次,我們中國律師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也可以說中國律師不僅在國內,也可以在國際上具有立足之地,這是非常重要的。
05
最后,在預祝大會成功,相信大會成功的同時,我再強調一下:中國年輕律師的發展,尤其是年輕刑辯律師的發展,一定要打好自己的理論基礎,做好自己的技能訓練,兩者結合,使我們更快的走上刑辯技能專業化的道路。新時代需要正規化專業化的律師隊伍,我們老一代的律師已經鋪好了道路,但是我們僅僅是打了一個基礎。中國律師,包括刑辯律師走上真正的專業化,真正的能夠做到律師業務能力的全面提升,依靠的正是在座的青年律師。
來源:法律公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