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五月初一,老輩人說“伏天熱不熱,就看五月初一”。
農歷五月是“毒月”開端,濕熱交加,蚊蟲毒蛇活躍。
今日是乙巳年辛巳月丙申日,民間稱“猴日”,有“猴日刮風,伏天火烘”的說法。古人覺得猴子對應的日子象征天氣多變,這一天的天象很關鍵。五月初一作為“毒月”首日,被認為能定調整個伏天的熱度。
老傳統里,這天要煮“五紅湯”,紅莧菜、紅蝦等熬湯,祛濕又吉祥。“初一喝五紅,伏天不招瘟”,您家今天喝了沒?農諺咋看今年伏天?
“五月初一雨綿綿,三伏天里有清涼”。要是今天下雨涼快,伏天可能沒那么酷熱,這是老祖宗的經驗。
“初一晴空萬里曬,伏天炎熱汗水來,記錄難破平常態”。晴天預示伏天熱,但可能在正常范圍,不會輕易破紀錄。“五一毒日頭,伏天烤死牛;若是再刮南風起,熱浪滾滾破紀錄”。
太陽猛、刮南風,這樣的初一可要注意,伏天或現極端高溫。現代氣象咋說?2025年三伏天從7月16日到8月24日,共40天,比往年多10天。
氣象專家分析,受厄爾尼諾和氣候變暖影響,部分地區或現持續性高溫。
長江中下游、黃淮流域、華北平原等地,三伏天可能有20天以上35℃高溫。重慶、武漢等“火爐”城市,極端氣溫或超40℃,體感溫度更高。今年高溫還可能“來得早、走得晚”,6月中下旬或現高溫,9月還有“秋老虎”。
長時間酷熱對種地影響大,莊稼怕旱,得提前做好防暑抗旱準備。有人信農諺,有人信科學,兩者到底咋結合?其實都得參考。
農諺是經驗積累,氣象預報是科學分析,合著看心里才更有數。
就說今年五月初一,您那兒是下雨、晴天,還是刮南風?不同天氣對應不同預兆,您覺得老輩人的話還準不準?
現在氣候變了,極端天氣增多,伏天熱不熱確實讓人心里沒底。但提前關注天氣,做好防暑措施,總能少受點影響。
像華北平原和關中地區,預計高溫持續時間比往年多5 - 7天,得早做打算。長江中下游的農民朋友,伏天既要防高溫,也要留意會不會干旱。
華南沿海可能有“高溫高濕”的桑拿天,體感溫度比實際高3 - 5℃,更得注意身體。“公伏兇,母伏熱”,今年伏天被說“母伏”,按老說法可能熱得厲害。
不過具體有多熱,還得看副熱帶高壓怎么動,這得聽氣象部門的預測。國家氣候中心說,今年全國平均氣溫或偏高0.
5 - 1℃,高溫日數明顯增多。這樣的數據擺在這兒,咱可不能掉以輕心,該準備的防暑物資早點備上。
種地的鄉親們,更得盯著天氣,該灌溉的提前澆水,別讓莊稼渴著。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夏天要多注意補水,別中暑了。回到五月初一的話題,您覺得今天的天氣,預示著伏天會咋樣?
是像農諺說的有清涼,還是按氣象預測會熱得厲害?其實不管咋樣,提前關注、提前準備,總比到時候手忙腳亂強。
咱們會持續跟蹤伏天天氣,您記得關注咱們的天氣號,及時了解最新消息。
當然了,農諺是傳統文化,具體天氣還得以氣象部門的預報為準,咱不能全靠老經驗。今年伏天到底能不能熱破紀錄,現在誰也說不準,得看后續天氣走勢。
但有一點很清楚:天氣越來越讓人琢磨不透,咱們得多留個心眼。您對今年伏天的天氣有啥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咱一起討論討論。
關注天氣,就是關注咱老百姓的日子,咱下期接著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