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痛飲雄黃酒,浴垢新煎百草湯”,端午節是一年當中陽光最炙熱的一天,也是陽氣達到頂點的時候,古人認為“盛陽是萬毒之源,凡含太陽氣所生者,皆有毒蟄”,因此把每年農歷五月這陽光最炙熱的一個月稱為“毒月”,而把五月初五稱作“惡日”,因此在端午節這天有很多驅邪祟和避病的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正是天氣越來越熱,而雨水也開始增多的時候,因此這個時節正是一些毒蟲和病菌的活躍期,人們通過各種方式來達到驅邪祟和防病的目的,比如插艾蒿和菖蒲,以及佩戴香囊和蘭湯沐浴等,因為這個時節是中草藥藥性最強的時候,所以端午節堪稱是一次全民衛生節。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四大佳節中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個節日,而且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比如韓國、日本和越南等國家也會過端午節。
不是迷信!端午驅邪祟,記得:1不穿,2不空,吃3樣,“毒月惡日”到來,可不當回事!
端午驅邪祟,記得“1不穿”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關于端午節起源的說法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比較占主流,而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據說都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汨羅江。
端午節是一個祭祀的節日,這天是不適合穿著一身黑衣的,因為黑色在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習俗中屬“水”,而端午節是陰陽相爭的時候,民間有“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的說法,因為這個時候水溫比較寒涼,所以端午節是不能飲生水和洗涼水澡的。
端午節穿黑衣除了顯得不吉利外,這個時候正是陽光最炙熱的一天,而黑色的衣服習光嚴重,因此穿端午節穿黑衣也很容易吸熱讓自己難受,所以端午節還是穿著顏色艷麗一些,并且防紫外線照射的衣服為好。
端午驅邪祟,記得“2不空”
一,身上和兜里不空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端午節民間有臂纏五色繩和佩戴香囊等習俗,尤其是對于小孩來說,給手臂和腳腕上纏上五色繩,有不受五毒這些邪祟侵擾,無病無災茁壯成長的習俗。
端午節在胳膊上纏五色繩,還講究男左女右,并且要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降雨時,把這五色繩和一些驅邪避災的民俗用品丟棄在下水道旁,寓意就是邪祟和疾病都被水沖走。
端午節民間也講究兜里揣點現金,因為錢也有壓制邪祟的寓意,而且端午節的民俗活動比較多,出門以后兜里空空也不合時宜,所以端午節當天記得身上和兜里別空,討個吉利。
二,家中的門窗不空
“清明插楊柳,端午掛艾蒿”,端午節正是艾蒿香味最濃和藥性最強的時候,因此民間在端午節這五毒活躍的時候,會懸掛艾蒿來達到驅邪防病的目的。
家里的門窗是換氣通風的地方,也是毒蟲和病菌進入的地方,端午節掛艾蒿、菖蒲和桃樹枝,也就有了驅除邪祟和防病的寓意,因此端午節當天太陽沒有升起之前,記得別忘在家中門窗上掛上艾蒿。
端午節掛艾蒿也有很多講究,這天掛艾蒿講究掛單不掛雙,因為單數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寓意著“陽數”,而端午節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所以掛艾蒿也要記得掛單數的,并且要選擇粗壯和沒有病害的艾蒿懸掛。
端午驅邪祟,記得“吃3樣”
一,櫻桃
端午節正是一些初夏的水果成熟上市的時候,其中這個季節上市大櫻桃堪稱“明星水果”,大櫻桃甘甜多汁并且屬于熱性水果,還富含維C和多種微量元素,因此有著“心之果”的美譽。
端午吃櫻桃也有“逃過災害”的寓意,并且大櫻桃的上市時間很短,作為端午節的時令應季水果,正是享用其的好時候。
二,五黃
“端午吃五黃,一年病不沾”,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由來已久,這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鴨蛋黃、雄黃酒和黃豆,因為來到端午節這些食材正是應季肥美的時候。
端午節吃五黃寓意著驅邪避瘟,這是民間的老傳統,所以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也別忘挑家人喜歡吃的五黃安排上。
三,五紅
端午節有些地方也會把“五黃”換成紅莧菜、烤鴨、紅油鴨蛋、鮮蝦和紅豆這“五紅”,畢竟民間傳統習俗當中,紅色是辟邪消災的喜慶顏色,而端午節是驅邪避災的日子,吃紅色的食物也顯得吉利和有好的寓意。
端午節也是五紅應季鮮美的時候,因此端午節當天,也可以給安排上這應季的美食,圖個端午安康福氣多。
端午節是驅邪避災的節日,因此記得::1不穿,2不空,吃3樣,“毒月惡日”到來,尊重老傳統,別不當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