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ech星球
文|張寧洢
不少縣城街頭,悄然出現了二手奢侈品店的身影。從都市白領到縣城貴婦,隨著消費群體的拓展,這些曾經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店鋪,逐漸開始向縣城下沉。
在小紅書和抖音上搜索,各類“90后/00后回老家創業開二奢店”的帖子遍地都是,他們往往是在一二線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并對奢侈品有著強烈興趣愛好的年輕人,看到了縣城消費力的崛起和市場需求,嘗試另辟蹊徑,向這個看起來“不算那么卷”的賽道進發。
縣城消費力可謂是近幾年來讓人熱議的話題,不管是各大品牌的下沉還是“縣城貴婦”的走紅,人們對這一群體的消費能力有了越來越深入的認知。二手交易平臺轉轉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轉轉平臺五線小城的二奢訂單量同比增長33%,三四線城市訂單量保持雙位數增長,而2023-2024年,五線城市年均增長率達7.7%。
在這樣的背景下,二手奢侈品店的下沉,既是消費升級的體現,也是商業策略的必然選擇。但縣城市場的單一性和二奢店的投入成本卻也讓不少創業者叫苦不迭,在縣城開二奢店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一年花10萬,“縣城貴婦”愛上二奢消費
無錫江陰的姜麗向Tech星球講述了自己“入坑”二奢店的經歷,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江陰人,這幾年跟老公在當地一起做建材生意,家里條件還算不錯。隨著生意做得紅火,不管是談客戶還是跟同學朋友社交,名牌包都是必須的。
一開始也會去省城的專柜買包,但每次還是有點肉疼,畢竟自己賺錢也不容易,總覺得下不去手。后來一個閨蜜帶她接觸了二手奢侈品,她突然發現,原來兩三萬的預算,能買兩個成色不錯的經典款,公價將近1.5萬的LV speedy只需8000多就能淘到一個95新的。自此,她就在二奢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了。
以前縣城里沒開二奢店時,自己都是在線上平臺買,但有時也會買到圖片與實物不符的貨,退換起來又要耗費很多時間精力。但近兩年,江陰開了不少二手奢侈品店,可以現場看實物和成色,而且跟老板熟絡起來也能更快知道他們的進貨情況,拿到更低的價格。
姜麗說,現在自己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集中購入一批二手奢侈品,平時在商家朋友圈看到喜歡的也會下單,最多一年在這上面花過10萬元。“經典款,老花、菱格紋這種當然永遠不過時,但一些喜歡的限量款也會買點,反正背一段時間閑置了還能再賣出去。”
隨著縣域經濟發展,返鄉創業者、中小企業主、高收入職業者等群體的購買力顯著提高,他們對奢侈品的需求從無到有,甚至開始關注品牌價值。而相比專柜動輒上萬元的新品,二手奢侈品價格往往只有3-5折,大大降低了門檻,成為縣城消費者接觸高端品牌的入門選擇。
姜麗告訴Tech星球,過去,身邊朋友對奢侈品的了解非常有限,但如今,大家都會看小紅書、抖音,這些社交媒體的宣傳和突破地域的分享讓他們更容易接觸到品牌知識、穿搭潮流,甚至二手交易的渠道。現在購買二手奢侈品也基本都會有中檢的檢驗證明,遇到假貨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
在縣城這樣的熟人社會,奢侈品不僅是消費品,更是社交身份的象征。二奢產品既能滿足面子需求,又比專柜更低調實惠,尤其適合那些想展示品味但不想花費太多的人。
同時,由于縣城通常沒有一線奢侈品牌的專柜,二奢店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讓消費者能線下體驗、試背,甚至現場鑒定,增強了購買信心。
市場供需變化也在推動著二奢店的下沉,一二線城市的二奢行業競爭激烈,頭部品牌和個體商家開始轉向三四線城市尋找新客戶。而縣城的租金、人力成本更低,商家可以用“線上引流+線下體驗店”的模式低成本試水,降低經營風險。
縣城開二奢店是門好生意嗎
雖然縣城消費力不斷攀升,在縣城開一家二手奢侈品店到底能不能賺錢?
江陰一家二奢店的店主阿琪告訴Tech星球,縣城的二奢店跟大城市相比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不太敢壓貨。一方面是因為資金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縣城消費者對奢侈品款式的需求相對單一。因此,在剛開店時,大部分的從客戶手里收到的貨都賣給了同行,雖然利潤低了,但起碼不會積壓太多資金。
大部分人就認那幾個經典款,但光靠賣LV老花、香奈兒CF這些爆款,根本撐不起一家店的運營成本。所以,很多縣城店主不得不把生意分成兩塊:一邊做零售,一邊做同行批發。賣給同行的利潤通常只有10%左右,而直接賣給終端客戶能有20%-30%的利潤。但問題是,做零售需要大量資金壓貨,這對小本經營的縣城店主來說風險太大。
“這個生意看似門檻不高,實際上對資金和貨源的要求非常嚴格。不管在哪里開店,穩定的貨源和充足的資金都是基礎。很多剛入行的人容易低估這個行業的資金壓力,二奢本質上是個囤貨生意,熱門款式要提前備貨,冷門款又容易積壓賣不出去,對資金周轉的要求特別高”,阿琪說。
阿琪告訴Tech星球,這個行業的淡旺季特別明顯。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旺季,年底送禮、聚會多,生意最好,熱門款經常供不應求,有時候還得從同行那里調貨,通常要加價10%左右。而6月到8月是淡季,生意冷清,價格也比旺季低5%-10%,庫存特別容易積壓。
這種情況下,貨品周轉率就成了決定生死的關鍵。如果貨品流轉太慢,資金鏈很容易出問題。理想情況下,熱銷款要占到庫存的大部分,冷門款盡量少囤,否則很容易陷入越賣不動越虧錢的惡性循環。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想開店,必須自己足夠了解奢侈品鑒定,或者能夠請到專業的鑒定團隊,就連紅布林、轉轉這樣的大平臺,都經常為鑒定問題頭疼,更別說小縣城店鋪了。一旦收到假貨,不僅損失錢財,更會砸了招牌。所以現在做得好的店,都在供應鏈上下足了功夫,建立了嚴格的鑒定體系”,阿琪說。
在縣城開店確實有些優勢,比如租金和人力成本低,試錯成本小。縣城消費者對二奢的認知還在成長期,可以借鑒一線城市幾年前的經營模式。而且,縣城二奢店的存在有其特殊價值。在很多小城市,消費者想要親眼看看、摸摸奢侈品,除了這些小店別無選擇。
“但在縣城開二奢店并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如果能搞定供應鏈、控制好周轉率,確實有機會賺錢,但如果只是跟風入場,很可能會被庫存和價格戰拖垮。對于新手來說,要么自帶資源,要么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否則這個生意并不好做”,阿琪說。
二奢行業暴利時代終結
二手奢侈品行業這幾年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變化,曾經的風口如今也在逐漸消退。行業里普遍感嘆生意難做,特別是對于資金實力有限的小縣城個體戶來說,這個需要大量資金周轉的生意更是充滿挑戰。在直播電商和一線城市大店的夾擊下,縣城二奢店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縮小。
王曉去年曾在自己的家鄉嘗試開二奢店,但很快就因為貨品周轉出問題持續虧損而閉店了,他告訴Tech星球,現在市場已經透明得讓人窒息。隨便打開一個直播間,就能看到各種奢侈品的實時報價。比如,一只95新的LV老花包,直播間可能賣7000,而縣城實體店要賣到8500。消費者可以輕松比價,留給商家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同時,好貨的拿貨成本也在上漲,要么得有特殊渠道,比如能從國外市場拿貨,要么資金雄厚能批量采購,普通小店很難競爭得過。
早幾年,縣城消費者相較于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來說,對二手奢侈品的認知不算特別深入。那時候有一批商家是靠著信息差賺了一把,但現在隨著抖音、小紅書這些平臺的普及,價格越來越透明,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很多消費者現在比店主還懂行情,進店之前早就查好了市場價,這讓單純靠信息差賺錢變得越來越難。
王曉告訴Tech星球,說到經營數據,年化收益率是個關鍵指標。前幾年做到10%不算難,現在能保住5%就不錯了。前幾年單件貨品賺1500元很常見,但現在行業越來越卷,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能到原來的60%就不容易。
那些投資上百萬的二奢店,背后都是有資源、有渠道的專業玩家。對小店主來說,想要復制這種成功幾乎不可能。更現實的做法是控制好庫存周轉,把滯銷風險降到最低。
從目前來看,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但剛需依然存在。未來能活下來的,要么是資金雄厚的大玩家,要么是深耕本地、服務到位的小店。
對于想入行的新人來說,除非有特別的資源優勢,否則還是要三思而后行。這個行業正在從遍地機會的淘金場,變成需要精打細算的持久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