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在遼東半島尋覓一座兼具山海風骨與地道老味的古城——大連金州無疑是首選之地。這個時節的金州,有春潮漫過灘涂留下的噸噸海產,更有大黑山重抹粉紅的浪漫與鮮靈的滋味兒。
金州菜系,演繹著屬于金州人自己的生活圈。本周就請跟著“妥妥的鄉味”尋味金州,看“金州古城”,享老金州家常菜。
燴| 勺 | 面
百年大連,千年金州,這里可謂是大連歷史文化之根。要問金州有啥好吃的?本地人第一個推薦——燴勺面。用他們的話說,燴勺面就金州才有,除了金州,其他地方都吃不到,就算是大連,也沒有。
燴勺面有多受歡迎?尋味團到的時候,已經過飯點了,可小店里還是滿滿的。要問它咋這么火呢?金州人的回答特別簡單:沒啥,就是好吃!
燴勺面,又稱回勺面,是金州傳承數百年的非遺面食。面的精髓在于面條與湯骨的剛柔并濟。面的靈魂是耗時數十小時熬制的骨湯,將骨頭放進大鍋加入清水,頭湯熬煮時需不停撇沫,待骨髓完全融入后,再撈出骨頭另做叉肉。接著將剔完肉的大骨,再放入湯中繼續熬六小時,直至湯色如乳、香氣透骨。
燴勺面的最佳搭配除了熬湯時撈出的叉肉,還有炸蔥。炸蔥,金州人又叫焦蔥,取一口大鍋,待油溫到四五十度的時候,往里下蔥,待蔥白煸到金黃,這蔥花就炸好了。一口面,一口肉,一口焦蔥,一口湯,金州人就這么吃了幾百年......
魚 | 鹵| 面
在食客的江湖里,舌尖總會被某些烙印上年代的味道所吸引,魚鹵面就是其中之一。
每天凌晨4點,當魚鹵面的大姐準時開始忙碌,對于喜歡吃一口的金州人來說,口福也就來了。魚鹵面選用的是紅頭魚,它主要分布在東海、黃海和渤海海域,每年霜降前后是最肥美的時候,水溫驟降讓紅頭魚積蓄了整年的海味。紅頭魚個頭不大,味道鮮美,肉緊實有彈性,老金州人喜歡用來燉湯做鹵。
當晨霧散去,第一碗魚鹵面已擺上餐桌。濃稠的鹵汁里,雪白的蒜瓣肉若隱若現,與金黃的蛋花交融。魚鹵面早年是漁民出海時常做的一種面,海邊長大的金州人,最得意這口永不褪鮮的味覺原香。
辣 | 炒 | 瀘 | 沽| 蝦
來到海邊,趕海是必須的。瀘沽蝦就是在趕海過程中常遇到的一種小海鮮。它的外形酷似小龍蝦和皮皮蝦,被稱作海中小龍蝦,又叫羅鍋蝦,喜歡在淺海附近泥沙中活動。
瀘沽蝦可以采用清蒸,也可以油炸,這一次尋味團不走尋常路,選擇了辣炒的方式。起鍋焯水,將瀘沽蝦煮熟,再另起鍋將辣椒切段放入熱油中爆香,將煮好的瀘沽蝦扔進鍋里,猛火翻炒,整個廚房都成了川味江湖。
不過,食客們對這個蝦的評價有些“兩極分化”,愛吃的人老愛吃了,不愛吃的人真是難以下咽。感覺它的味道有一種有點像螃蟹的味,有一點沙沙的,但卻不會硌牙,更像是小龍蝦和蝦爬子的一種結合體。
四季的金州各有各的美,要問什么最好吃,就是吃當季特有的鮮。金州人提到金州,那種驕傲勁來自山海的饋贈,更是來自對家鄉深深的愛。
今晚21:10,《妥妥的鄉味》與您共聚大連金州,讓我們一邊品味這座古城,一邊品嘗金州老味道。
編輯丨小嫻???
圖片 視頻丨《妥妥的鄉味》欄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