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其對應的美食,比如說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吃青團,而端午節,則是吃粽子。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很好奇,為啥端午節的時候要吃粽子?其實最早,粽子只是用來祭祀的,后來隨著端午節越來越受歡迎,連同粽子,也一起火了起來。
而其最為主流的說法,也是小時候課本當中提到的,則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百姓為了防止魚蝦啃食他的遺體,所以就會投米團江里面,最后逐漸演變成了包粽子的一個習俗,而這也是端午節吃粽子的主要原因。
當然除了這個說法之外,還和端午前后的天氣有關,這個時候天氣雨水比較多,濕熱比較重,同時又是五毒出現的一個時候,而粽子是用糯米做的,它能夠起到祛濕的一個作用,同時還能驅邪防病。
最后,粽子用的是粽葉包裹,它也象征著家里人團團圓圓,所以吃這個時候吃粽子,也代表著生活圓滿還有和諧。
因為地域的原因,各個地方的粽子的口味也不一樣。
北方的粽子,一般都是偏甜口的,它是以糯米還有黃米,然后搭配著紅棗以及豆沙這些,吃的時候會蘸上白糖或者是蜂蜜來吃。
南方的粽子,大部分是偏咸口,里面的餡料主要是五花肉,還有咸蛋黃,以及海鮮等。
除了這兩種主流口味的粽子之外,現在還有堿水粽,以及灰水粽,甚至還出現了辣粽,以及鮮花粽。
那么在食用粽子的時候,有啥講究呢? “粽子5不吃,吃了夏難安”,記得告訴家里人。
一不吃:冷粽子
糯米本身就不太好消化,如果這個時候還是冷的,那么先不說其口感比較的硬,很難消化,它還特別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吃的時候,最好是加熱之后食用,這樣不至于吃了粽子之后,造成肚子脹氣等情況。
二不吃:半生不熟的粽子
在吃粽子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沒有徹底煮熟的粽子,也是不要去吃的,這樣的粽子吃了之后,很容易鬧肚子,而且粽子沒有熟透,也不太好咬,如果是肉粽子,里面還沒有熟透,則很有可能造成腹瀉和腸胃問題。
三不吃:過了保質期的粽子
現在很多人,自己懶得動手,所以粽子都是直接在外面買來吃的,但是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它的生產日期,不能去買那種過了保質期的粽子,這種粽子,很有可能已經變質,營養成分也已經流失。
四不吃:空腹的時候吃粽子
當一個人比較饑餓的時候,那么也要注意,不要去吃粽子,因為空腹吃粽子的話,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而且空腹吃粽子的話,還容易導致胃脹,以及血糖的一個波動,所以空腹的粽子最好是不要去吃。
五不吃:感冒發熱的時候不吃粽子
天氣變化比較大,如果是出現了下雨的一個情況,那么也建議大家不要去吃粽子,這樣的粽子熱量會非常的高,吃完之后,容易加重病情,本身它就不容易消化,這樣病情好的也會比較的慢。
此外,吃粽子的時候,還要注意時間,比如早上還有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是不要去吃粽子,以免影響到睡眠,還有代謝,而且這里也建議大家,在吃的時候,最好是搭配蔬菜還有水果來吃,一次性不要吃的太多,以免導致過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