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陜西。
聯合國認定的“千年古縣”是“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旨在從全國現存的800多個上千年古縣中,優選出100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縣。
陜西省共有4個縣被聯合國認定為“千年古縣”,分別是韓城、米脂、岐山和南鄭。
這4個縣里,米脂距離西安相對較遠,去過的游客也相對較少。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傳說中的“美人縣”看看吧!
在陜西,“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這句俚語廣為流傳,應該是很多人對米脂的第一印象了。
米脂位于榆林市中東部、無定河中游,是陜北歷史文化遺存最為集中、最為豐富的地域之一。其早在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就已設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這里不僅是傳說中的貂蟬故里,更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家鄉,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人文記憶。
而要真正讀懂米脂,可以從窯洞古城開啟這段探索之旅。
米脂窯洞古城,也是米脂的老城。
自宋初伊始,這里便是米脂縣治的所在地,歷經800余年。直到近幾十年,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米脂另辟了“新城”,這里才成為了“老城”。
如今,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也成為我國唯一一座窯洞古城。
和很多荒廢了的“老城”不同,米脂窯洞古城依然有人居住、生活著,甚至比“新城”更多了幾分煙火氣息。
這是一座見證了時代更迭與變遷的古老城池。城之始,源于宋元時期(當地人俗稱“上城”),奠定了這座古城的雛形;明清時期擴建(俗稱“下城”),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的格局;到了民國時期,又在原有基礎上興建了民國新城。
這三套古城層層疊加、相互交融,共同勾勒出米脂窯洞古城獨特的歷史風貌。而如今保存最完整的是明清古城,這也是如今游客見到的米脂窯洞古城景區的所在地。
窯洞古城的中心是“十字街”,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為主骨架,周邊有儒學巷、石坡、寺口巷等十三條小巷,構成形若鳳凰單展翅的整體格局。
古城原本有東、南、北三座城樓(西角城墻沒有城樓,修建了一座方亭用于觀察水勢,以防止西面流金河泛濫),如今只有北城樓柔遠樓留存至今,這里也是現在古城景區的正入口。
行經李自成行宮,走進不便到了柔遠樓。穿過城樓,便開始了古城漫游之旅。
沒有什么規劃和攻略,我們就在老城里隨意溜達。漫步古街舊巷,遇見最多的,是一座座精美的窯洞四合院。
窯洞四合院,是要踏入其中方能領略的。站在院落之外,只見高大的門楣與精美的磚雕,初看之下,似乎與關中四合院并無二致。然而,當你邁步進入院內,便會發現別有洞天——這里的廂房皆為窯洞樣式,別具一格,盡顯陜北地域特色。
我們無意間走入的是高士林院,后來才知道,這是米脂窯洞古城保存最為完整、最為精美的窯洞四合院建筑群了。
這座宅子修建于清朝嘉慶二十四年,距今近200多年。它堪稱陜北窯洞四合院的經典之作,采用“明五暗二六廂窯二進式”結構,整體布局嚴謹、氣勢恢宏。院落由正窯、廂房、南窯、大門、書院等組成,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匠心獨運,每一寸空間都承載著歲月的沉淀。
除了高家宅院,我們還在古城內發現了許多書香世家、名人巨賈的窯洞四合院。查了相關資料,現在米脂窯洞古城內還有近百座保存完整的窯洞四合院。
每一處細節,都耐人尋味。
除了民居建筑,古城里還保存著圖書館、學校、商鋪等古建筑遺存。
游走其中,處處都能看到文化的延續與歷史的見證。
如今,它還是一座“活”著的古城。
人們依然在這里居住、生活,它依然原汁原味、煙火日常。
如果有機會來米脂,記得來逛逛!
最后說一些旅游實用信息,想來的朋友可以參考:
坐標:陜西榆林市米脂縣窯洞古城,窯洞古城就在米脂縣城之內,交通很便利。
門票:免費
周邊:距離米脂窯洞古城北門柔遠門不遠,就是李自成行宮,兩個景點可以串聯起來一起游覽。此外,米脂縣還有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姜氏莊園,國家歷史文化名村、紅色景區——楊家溝,都值得去逛逛。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游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