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項大眾都能參與的運動,門檻比較低,鍛煉效果也是非常好的。那么,跑步的人,每次幾公里比較合適?
對于大多數普通跑者來說,每次6-10公里就可以了,既不會過于疲憊,也能夠堅持下來,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
每次跑步<5公里,鍛煉效果有限,對脂肪、肌肉、骨骼的刺激刺激不足,而跑步5-12公里,是最佳收益區間,跑步距離大于>15公里,會導致損傷風險陡增,比如半月板壓力增加300%。
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個成年人每周15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可以強化心肺功能,有效強身健體,提升免疫力,預防跟改善肥胖問題。而每次跑7公里的話,每周3次跑步累計就可以達到150分鐘運動了。
適當的跑步可以改善情緒,釋放壓力,跑步的時候身體會釋放多巴胺,多巴胺分泌高峰出現在跑步開始后20-40分鐘(約3-6公里)。而跑步超過10公里后,皮質醇(壓力激素)開始顯著升高,反而降低運動愉悅感。
跑步新手可以從3-5公里開始(或快走+慢跑交替),逐步增加到6-10公里。每周跑3-5次,勞逸結合,不要每天跑步打卡,這樣才能給身體修復時間,并且保持跑步的熱情跟動力。
對于減肥的人來說,最佳燃脂的跑法是:持續跑步40分鐘以上(跑步前20分鐘主要消耗糖原,之后脂肪供能比例升高)。而慢跑6-10公里的耗時大概是40-60分鐘,可以消化400-600大卡的熱量,達到理想的燃脂效果。
減肥新手如果跑不動,可以降低跑步難度,從快走結合慢跑的方式,每次1小時,燃脂效果也很好。堅持跑步1個月,體脂率至少降2%!
跑步的注意事項:
1、不要只跑步而忽略力量訓練,長時間過量的有氧運動會導致肌肉損耗,而肌肉流失會降低代謝,減肥效率會下降,瘦下來后身材也會變得比較干癟無形。建議,每周2次深蹲/弓步蹲、上斜俯臥撐訓練強化身體肌群,提升基礎代謝值。
2、跑完不要大吃大喝。管住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你辛辛苦苦跑步1小時,熱量消化是500-600大卡,一杯奶茶+一小塊炸雞,熱量就抵消了!
3、不要忽略熱身。跑步前進行動態拉伸,激活身體肌群,提升關節靈活性,才能更加高效的跑起來,避免受傷。跑步后要進行靜態拉伸,可以改善肌肉充血問題,有助于身體的恢復,避免假性粗小腿的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