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浚錄 記者 葛仁鑫)“一年來,我們去了成都、北京研學,看到了向往的‘詩與遠方’。學校也成為研學‘打卡地’,我們都是小小解說員……”近日,四川南充嘉陵區之江小學舉行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師生們用書信、朗誦、歌舞等形式展示學校發生的可喜變化。
這個已經連續舉辦21年的特別節日,背后是一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之江小學的前身是一所山區小學,2004年,學校在浙江省對口幫扶下實施遷建,于當年5月17日培土奠基。為感謝浙江的援建,學校更名為“之江小學”,并將每年的5月17日定為“感恩節”。
之江小學學生開展感恩主題的班會。王浚錄 攝
近年來,之江小學將感恩教育有機融入日常教學,通過開展寫感恩信、編感恩讀物、上感恩課、過感恩日、做感恩事等活動傳承弘揚浙川山海情。
“這六年,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們,謝謝您。”在之江小學六年級(1)班的教室里,即將畢業的學生上了一堂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課,大家一一登臺,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班主任高毅慧撫摸著孩子們的頭,眼中滿是欣慰:“我2008年就來到這里,見證了學校的教學條件、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孩子們不僅懂得感恩,更會用行動去表達愛。”高毅慧說。
“以前,我覺得說聲‘謝謝’就是感恩。現在,我會主動幫父母洗碗、掃地,用實際行動減輕他們的負擔。”之江小學學生唐海鈴告訴記者,快要畢業了,她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長大后能成為一名教師。
在感恩文化的熏陶下,之江小學的“美習銀行”有了越來越多的“儲蓄”。這所“銀行”將學生日常的好行為、好做法轉化為“美德儲蓄”。之江小學副校長梁蘭月介紹,學校根據課時和班級人數向任課教師發放相應數量的“美習幣”。同時,增加了班主任的發放量,設立“美習好少年獎”,讓激勵機制更科學,進一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今年3月,嘉陵區各中小學的德育骨干齊聚之江小學“取經”。如今,嘉陵區45所學校成立了“美習銀行”,并結合實際深入開展校園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
與此同時,在嘉陵區各部門的推動下,之江小學的感恩教育經驗也逐步輻射到全區,一批批學生來到這里研學,聆聽感恩石背后的故事。
“通過系統化、生活化的教育實踐,感恩文化已在之江小學深深扎根。”之江小學校長張亮談到,學校將進一步結合感恩教育深化五育并舉,讓同學們爭做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
作者:王浚錄 葛仁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