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嚴君臣)5月28日,南通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1—2024年南通法院涉外、涉港澳臺商事審判工作報告及典型案例、涉外商事法律風險防范指引。
2021年至2024年,南通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臺商事案件、二審歸口案件312件,審結263件,呈逐年上升趨勢。四年受理涉外商事案件標的總金額超過84億元人民幣,平均個案標的額為2063萬元人民幣,其中標的額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案件共計140件,占比 44.9%,標的額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案件共有62件,占比約20%,個案最高標的額達4.67億元。
為更好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司法需求,積極回應外商投資企業、國內企業在跨境投資貿易中的實際需求,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梳理匯總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貿易投資企業以及跨境電商的法律風險防范建議,旨在推動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和風險防控能力提升,促進涉外商事活動有序發展,為南通建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關于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風險防范,包括提醒投資準入階段充分了解最新負面清單;投資前需完成盡職調查,降低交易風險;投資合同和企業章程中核心條款應當明確具體,避免因條款缺失或條款模糊產生分歧導致履行困難;科學設置企業內部架構,明晰企業各類主體職權責任;加強企業監管,明確并強化企業高管責任;加強對企業印章的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強化企業合同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關于“走出去”企業的法律風險防范,包括提醒企業充分了解交易相對方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體系、政治風險和法律制度;訂立合同前強化對交易主體的審查;選擇有利的合同文本,重要條款應當完備明確;正確理解并選用恰當貿易術語、避免結算方式選擇不當造成被動、關注關稅政策變化和匯率波動對貿易成本和收益的影響等多個方面。
關于跨境電商企業的法律風險防范,包括提醒跨境電商承擔跨境商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需建立商品質量溯源及管控機制;跨境電商既履行傳統電商責任,還承擔跨境消費者權益保障責任;跨境數字貿易中跨境電子支付資金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預防知識產權侵權風險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