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免費午餐基金開始鏈接各方力量推出“質食計劃”,將勞動教育、食育教育、免費午餐三者融合,積極探索免費午餐2.0,滿足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需求,助力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愛,有趣,有滋有味的童年,為鄉村教育和兒童成長注入溫暖而強大的力量。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端午節獨特的習俗魅力,歙縣長陔中心學校根據質食計劃的計劃表,近日在二、四年級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端午節香囊制作非遺課。
課堂上,經驗豐富的鮑老師首先向同學們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和傳統習俗,重點講解了佩戴香囊這一習俗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到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底蘊。同學們興趣盎然,聽得津津有味,對即將開始的香囊制作充滿期待。
在制作環節,鮑老師細致地為學生們演示了香囊的制作步驟:研磨藥材、填充香料、縫合收口。
學生們認真觀察老師的示范,隨后迫不及待地動手實踐,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盡管一開始有些同學不太熟練,但在鮑老師和同學們的互相幫助下,逐漸掌握了技巧。
桌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香囊袋以及艾葉、薄荷、紫蘇等各類香料,鮑老師給學生詳細的介紹了各種香料,指導學生們根據不同功效進行香料搭配:制作驅蚊香囊時,以艾葉為主,混合薄荷、藿香等藥材;制作安神香囊,則選用薰衣草、丁香、陳皮等,研磨成粉后裝入香囊袋中。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玲瓏、香氣四溢的香囊便在同學們的手中誕生。
此次香囊制作課不僅讓學生們掌握了一項傳統手工技藝,更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入了解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學校一直致力于將中醫藥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學,通過開展各類特色課程和活動,讓中醫藥文化在校園里生根發芽。
歙縣長陔中心學校之外,還有許多的學校在班級里開展了包粽子活動,糯米與粽葉的清香中,老師們講述著端午故事,孩子們用青澀手法編織著文化記憶的繩結。這些浸潤著汗水和歡笑的粽子,最終都化作了端午佳節的暖心加餐。
自2018年啟動以來,"質食計劃"已從單純的膳食改善,演進為多維度的成長關懷體系。這場跨越山河的端午教育實踐,恰如香囊中封存的草木芬芳,看似無形卻持久浸潤。這份溫暖將持續滋養鄉村教育的沃土,讓文化傳承的薪火代代相傳。
項目執行
杭州免午公益服務中心
品牌審核
免費午餐基金品牌審核組
-------免費午餐·小善大愛-------
2011年4月2日,鄧飛聯合500名記者、
國內數十家主流媒體和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
免費午餐基金公募計劃,倡議公眾共同幫助
鄉村孩子們享有安全營養的在校午餐。
截至2025年4月底,
免費午餐基金聯合多方力量
累計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1830所學校開餐,
共計幫助超過44萬人吃上熱氣騰騰的午餐。
掃碼添加餐妞妞微信
一起好好吃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