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導報記者:孫磊
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亞太產業格局。隨著數據要素跨境流通加速、綠色算力基礎設施成為全球共識,一場關于未來數字基石的深度對話即將在香港啟幕。 2025年5月28日,“2025大灣區云計算和數據中心峰會”在香港拉開帷幕,匯聚40余家國際頂尖企業高管與600余位行業領袖。在這場聚焦“韌性、復蘇與重塑”的盛會上,博大數據攜“引進來、走出去”雙軌戰略的全棧解決方案,向全球展示中國智算力量的創新實踐與全球化視野。
扎根灣區:打造“引進來”的算力底座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之一,博大數據以深圳前海智算中心為核心節點,聯動廣州、佛山等區域算力設施,構建起輻射大灣區的智能算力網絡。其中,深圳前海智算中心作為戰略級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前海自貿區,總投資達20億元,總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整體規劃容量約15,000個標準機柜,支持高功率深度定制。該項目一期可提供算力規模達40,000P,是深圳市在建規模與投入規模首屈一指的高等級智算中心,其A級建設標準與靈活擴展能力為大灣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產業提供了強韌的算力支撐。
“企業戰略的錨點在于平衡短期價值創造與長期可持續運營。”博大數據CEO張永健強調。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生態既需要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技術迭代能力,也離不開支撐十年乃至二十年發展的基礎設施韌性。 “真正的'引進來'不是單向的技術輸入,而是構建一個能讓全球創新與本土需求共振的生態系統。”
走向世界:書寫“走出去”的技術新篇
當粵港澳算力集群夯實區域數字根基之時,博大數據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亞太市場。在菲律賓馬尼拉,一座融合智算中心正以“服務本土需求,輻射區域樞紐”的定位拔地而起。作為東南亞人口第二大國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該項目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數字走廊的戰略支點。 “運營模式的選擇本質是平衡效率與風險?!睆堄澜∫苑坡少e項目為例解析道,博大數據采用“中國知識輸出+本地化運營”雙軌策略——既借助中興、華為的技術能力快速落地高標設施,又聯合本地電信運營商DITO、PLDT構建多路徑網絡,確保設施深度嵌入區域數字生態。
面對東南亞市場數字化階段的差異性,博大數據展現出精準的戰略適配能力。針對菲律賓從傳統托管向云計算過渡的現狀,項目初期聚焦基礎算力與云服務,同時引入AI智能運維系統提升能效,中長期則規劃滿足人工智能客戶需求,并與區域海底電纜網絡對接。這種漸進式路徑既規避了技術超前導致的資源錯配,又為本土客戶保留了升級彈性。在人才培育方面,公司創新采用“總部賦能+本地培育”模式,派遣中國團隊搭建技術框架的同時,與馬卡蒂大學等合作培養技術人才,系統性解決人才短缺難題。
“文化差異不是障礙,而是創新源泉?!睆堄澜√貏e提到,中菲聯合管理團隊的協作機制,既確保運營標準的統一性,又賦予本地團隊靈活決策權。在合規領域,項目可同時滿足菲律賓《數據隱私法》與周邊國家的監管要求,成為區域合規實踐的典范。
峰會共振:以可持續智算定義行業未來
此次參展“2025大灣區云計算和數據中心峰會”,博大數據在展位B1重點呈現其全球化布局的實踐成果。參觀者可直觀了解深圳前海智算中心的規?;懔Σ渴?,以及菲律賓項目的碳足跡追蹤系統與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這些展示與峰會“可持續發展必選項”的核心議題深度契合——當全球仍在爭論AI算力爆炸與能源消耗的悖論時,博大數據用實際案例證明,綠色與智能從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站在香港這座連接中國與世界的超級樞紐,博大數據的選擇彰顯中國科技企業的全球化雄心。從粵港澳算力集群的縱橫貫通,到菲律賓項目的破浪出海;從綠色技術的持續攻堅,到跨境生態的協同共建,這家領先的融合算力基礎設施服務商正以“引進來”夯實根基,用“走出去”打開格局。當全球目光聚焦于大灣區數字未來之時,博大數據在B1展位等待的不僅是一次技術交流,更是一場關于中國智算如何定義下一個時代的對話。這場東方智慧與全球視野的交鋒,或將重新書寫數字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敘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