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最近,日內瓦的談判桌上,91%的加征關稅取消后,美方突然抱怨起“談判進展緩慢”——這出戲碼背后,是一場關于全球經濟主導權的無聲較量。
“中方緩慢!”2025年5月底,美國財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通過媒體向中國發難,抱怨關稅談判進展不如預期。這一指責恰似歷史重演——六年前,當中美貿易戰正酣時,中國就曾以“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硬氣回應美方施壓。
諷刺的是,就在兩周前,中美剛剛宣布在日內瓦達成重要共識:美方取消91%的加征關稅,中方同步取消91%的反制關稅。特朗普政府官員站在白宮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如今抱怨“緩慢”的聲音卻來自同一個地方。
接著上面的觀察,繼續從另外的信息去解讀關稅戰。
1、談判緩慢的真實邏輯
談判桌上,美方姿態引發深思。特朗普政府一邊揮舞關稅大棒,一邊卻迫于國內政治經濟壓力做出重大讓步。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點破玄機:美國國內日漸增長的政治壓力和經濟壓力是本次談判超預期的主因。
美國經濟已拉響警報。第一季度經濟出現三年來首次萎縮,4月制造業活動遭遇16個月最大幅度下滑。更為嚴峻的是,美國批發商僅有1.3個月的庫存緩沖,東北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張超越指出,過高的關稅稅率導致進口萎縮,美國經濟受損風險迫在眉睫。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馬雪研究員揭示美方困局:特朗普政府試圖同時與多個國家進行貿易談判,但通過極限施壓、只考慮美國自身利益的方式,不顧及他國訴求,而增加了談判難度。美國貿易談判技術官員也面臨較大挑戰。
美方抱怨背后更顯露出戰略矛盾。當美國財長貝森特指責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出口”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犀利回應:“整天把‘吃虧’掛嘴上違背基本經濟常識”,低估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判斷力。
2、中國經濟底氣何在
支撐中國談判底氣的,是實打實的經濟數據。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一季度中國GDP增速達5.4%,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10.3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44.5%。
中國經濟的“壓艙石”在于14億人的“超級市場”:每天8萬輛汽車下線、4.7億件快遞流轉、48.8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位廣東耳機廠老板道出真相:“美國訂單少了,我們就轉內銷,國內市場照樣養活企業!”如今,85%的外貿企業同時做內銷,75%的銷售額來自國內。
產業升級的突破更令人振奮。七年前的中美貿易戰中,中國還被芯片、發動機等技術“卡脖子”,如今卻上演了絕地反擊。長江存儲閃存芯片全球份額突破15%,C919累計訂單超千架,倒逼波音降價40%競標中國客機采購。
“美國封鎖華為,結果逼出個鴻蒙系統;現在加征關稅,怕是又要給中國科技‘鍍層金’!”中國網民的調侃背后,是每年2.4萬億研發投入和500多家“獨角獸”企業的崛起。
3、產業升級的全球突圍
中國制造正以全方位升級姿態重塑全球產業鏈格局。當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讓制造業回流美國時,中國企業已在全球范圍開辟新航道。
“一帶一路”成為頂梁柱,2024年對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占外貿總值50%。金磚朋友圈擴容,25個國家聯手打造“去美元化”新秩序。寧波外貿老總朱秋城直言:“美國政策說變就變,不如把生意做到中亞去!”他的公司通過中歐班列,把義烏小商品賣到哈薩克斯坦,利潤翻了三倍。
具體產業突破令人矚目:
中遠海控新增5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投入中美航線,預計全年貨運量增長40%
美的智能冰箱因關稅節省成本,售價較惠而浦同類產品低30%,市場份額從8%提升至13%
-隆基綠能在得克薩斯州的1GW光伏電站項目因關稅減免,建設成本降低12%
這些突破印證了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的判斷:中國大量企業主動出海,在全球根據地緣政治風險重新布局,重新構建符合中國利益的產業鏈。
4、螺旋博弈的未來走向
中美經貿摩擦雖暫時降溫,但深層矛盾并未消除。美國雖降低了部分關稅,仍保留20%的“芬太尼關稅”。5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嚴正聲明:“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責任在美國自身”。
市場最為關切的關稅最終額度,大概率不會回到特朗普執政前的水平。特朗普執政團隊推動加征關稅出于多重考量:增加財政收入支持減稅、補償美國提供的全球公共產品、以及國會中部分議員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意圖。
中美貿易結構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在全球貿易結構的份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5%,今年貿易順差接近1萬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科技的圍剿反而讓中國成熟制程的芯片產能得以快速釋放。中國成熟制程芯片占全球產能39%,致臺積電、三星成熟工藝降價15%,意法半導體等歐美企業轉單中國代工。
上海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發展中心副主任劉煜輝指出一個關鍵事實:最終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手的身體狀態和所采取的策略”。他用蛇年作喻:“我們也要學習蛇的策略,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
隨著2026年7月4日美國建國250周年這個時間節點臨近,特朗普與馬斯克試圖革新政府的宏大目標面臨重重阻力。而巴菲特公司累積高現金頭寸的舉動,似乎預示著美國市場背后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高波動風險。
日內瓦談判后90天的暫停期如同懸在全球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批發商的庫存僅能撐到二季度結束,而中國企業早已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世界——對“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占比已達外貿總值50%。
特朗普曾向媒體透露“在某個時刻會下調對華關稅”,卻未意識到當中國光伏組件占據全球80%份額、華為5G基站用上國產7納米芯片時,談判桌上的力量對比已然改變。劉煜輝的觀察點明未來走向:“以靜制動,物來則應”。
這場大國博弈終將如中國外交部所言:關稅戰也好,貿易戰也罷,都是以損人開始,以害己告終。而中國的那句宣言依然鏗鏘有力——“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