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狀元,人們想到的可能是多年如一日的勤奮刻苦、可能是強大的自控力和嚴格的作息安排、可能是對任何事的都十拿九穩的不疾不徐……
但其實在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刻板印象背后,有可能藏著的是一顆敏感自卑又死要面子的心。
由于他們經歷過別人太多的贊揚,所以更加難以接受別人審視或是看不起的目光,從而“死”在這顆敏感易碎的心下。
他們的成功我們固然可望而不可即,但他們的隕落卻更令我們為其憤憤不平。
在美國年薪高達154萬人民幣的理科狀元陳勤,又是為什么會“殺死”自己呢?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環球時報】【南方都市報】(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人在美國,卻被印度領導針對
這得從陳勤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畢業后說起,那時有不少有名的外企向他發出了邀請。
經過深思熟慮后,陳勤抱著在國外工作不僅更輕松而且工資還會更高的想法,選擇了一家薪資待遇還不錯的公司。
就這樣,留在美國的他生活慢慢步入正軌,不久后手里也有了存款,開始考慮買房子這件事。
在國外工作,在國外買房,再把父母接過來,這一家人安排得整整齊齊聽著多有面?
于是想再努力一把跳個槽多賺點錢的陳勤,去了開出22萬美元年薪的臉書,折合成人民幣足足有154萬。
但沒有人知道,這是步入深淵的開始。
陳勤任職于臉書的廣告技術部,這是一個充滿了業績壓力的部門,在這里若想準點下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出身貧寒的陳勤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沒想到,在一切順順利利就快升職加薪的時候,陳勤卻發現自己被印度領導穿小鞋了。
臉書施行的是淘汰制,在業績不達標的情況下,員工評級會受到影響,而如果被上司刻意安排進很難達標的項目里評級降到最低,下一步就離被辭退不遠了。
而陳勤很珍惜這份工作,被上司針對業績逐步降低后,為了不被辭退,他就只能想辦法換組。
所幸有小組愿意接納他,當他將要交接工作時,他的印度上司又突然反悔了,勸他待到這個季度結束,拿到一個不錯的評級再換組。
難得聽到上司好好跟自己說話,陳勤沒多想隨即答應了下來。
沒想到,這個印度領導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季度結束后反手送出個“不夠理想”的評級,導致陳勤無法換組,甚至即將面臨被解雇的結局。
更令陳勤難以接受的是,當時的他只有工作簽證沒有永久居留證,所以如果被解雇后60天內他依舊找不到工作,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遣返這條“死路”。
這對一直都憑借自己努力,堅持著走到現在的陳勤無疑是個巨大的沖擊。
據知情人士透露,陳勤自殺當天與上司在辦公室爆發了激烈的爭吵,陳勤只想要回公平,而他的上司一直在大叫“滾出去”,再次看到陳勤時他已經從公司頂樓一躍而下。
盡管自殺的消息來得突然,但陳勤的爆發其實有跡可循,因為他走到美國的這一路上早已充滿很艱辛。
家境貧寒,但學業順利
陳勤出生在一個貧窮家庭,父母希望能他能天道酬勤,名字里雖然只有簡簡單單一個字,但足以看出這個家對他的看重和祝愿。
正如父母期盼的那樣,陳勤是一個很讓人放心的孩子,他很清楚要想改變家里的現狀只能好好讀書。
靠著自己靈光的腦子和勤勉的精神,陳勤從小到大獲獎無數,高考那年他更是以635的高分成功拿下了福建省的理科狀元。
比起北上他其實更愿意待在南方,于是他報考了浙江大學的電氣工程專業。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他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改變和收獲都是要靠自己的雙手爭取的。
但進入校園沒多久,陳勤就發現自己想轉去計算機專業,而學校也很尊重他的選擇,同意了他轉專業的申請。
沒想到,陳勤不僅很快追上了換專業落下的進度,而且在期末時成功考到了專業第一。
可惜單純的校園生活實在太過短暫,從浙大畢業后陳勤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庸庸碌碌地投入了工作中,但是他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這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還是有一個精進專業能力的學術夢,于是他決定去美國南加州大學深造。
為了少在美國花些錢,陳勤便努力讀書,不到三年便成功拿到了別人起碼六年才能拿到的畢業證。
但是就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卻在異國他鄉飽受屈辱,真讓人為他不值。
會不會或許正是因為他前半段的人生過于順利了,沒有嘗過挫折的滋味,不知道用什么心態來面對挫折,才這么容易被挫折打敗呢?
但與他一樣有過異國工作被職場霸凌經歷的華人們,給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好心態是擁抱生活的必需品
在陳勤跳樓后,有超過200名華人于臉書大樓下參與了抗議活動。
不久后,也有很多人將罪責指向了PIP制度。
據了解,PIP全稱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即績效提升計劃。公司會要求被PIP的雇員在一段時間內提高表現,如果不能達到標準,就會被炒掉。
但實際上這類項目制定的標準一般都無法達到,PIP也就成了解雇員工的“潛規則”。而一直標榜人性化的臉書公司,每年被PIP的員工數量達到10%以上。
令人惋惜的是,像陳勤這樣被職場霸凌和PIP制度壓榨而自殺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我給你們的建議是,要時刻將自己放在第一位,沒有一個公司值得你為之犧牲,也沒有一個公司會成為你的家人。”
這是陳勤的前領導shyu在為他發聲的視頻最后,為其他員工留下的建議。
而這也并非陳勤被壓倒的唯一原因,因為像他這般無法正確面對挫折的人,很有可能在心理上已經“亞健康”很久了。
敏感,焦慮,壓力大正在一步步成為現代年輕人的通病。
據統計,有高達40%的中國博士生因焦慮或抑郁而尋求幫助。有96%的人經歷過令他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但是大家也不必為此過于擔心,因為焦慮并不是病,而是如同開心害怕一樣被寫在人類基因中的一種正常情緒。
適當的焦慮甚至會給人一種刺激,就好比打了一針腎上腺素,在提高身體機能的同時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面對危險和挑戰。
就在3月29日,醫學科普聯盟發布了關于如何科學應對焦慮的視頻,簡單來說,很多不良的情緒是來源于不良的認知。
就比如陳勤因為害怕被解雇而跳樓,其實就是在回避自己接受不了的結果。
或許在陳勤的潛意識中,他前半生明明過得優秀而順遂,突然被大企業辭退,別人怎么想?會不會看不起他?
像他一樣容易焦慮的人往往會把事件可能的結果災難化,再用潛意識暗示自己最壞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但其實人生在世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如醫學科普聯盟在視頻中說的那句:“你接納什么,什么就會消失;你對抗什么,什么就會存在。”
結語
“人生只有一次”,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聽了無數遍,但對于學霸陳勤來說,他會不會因為一時沖動的輕生而后悔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
雖然這件事令人無比惋惜,但對于生者來說,我們更應該把自我放在萬事之前,要調整成順其自然的心態,也許什么問題都不是大問題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環球時報】【南方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