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黃先生可能怎么也沒想到,僅僅只是洗個澡,卻差點成了他生命的終點。
一直以來他都有堅持鍛煉和打籃球的習慣,在外人眼中他身體很好,好到被認為可以是“打死老虎”的人。
那天他像往常一樣鍛煉完回到家,眼看燥熱難耐,他跑去洗了個澡,一桶冷水從頭沖下去,那種舒爽確實令人難忘,可沒多久他就出現了持續性胸痛。
誰知僅僅幾個小時后,癥狀進一步加重,等到醫院時已經被診斷為心肌梗死。好在他在意識到不對勁后,及時去了醫院,這才避免更大的悲劇發生。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那么幸運,一位醫生同事曾分享一個案例,該醫生的一位親屬,年近七十,在一次洗澡時突然倒地去世,死因為心源性猝死。
遼沈晚報也曾報道過一個案例,沈陽一名40歲男子晨跑后洗了一個冷水澡,結果引發心梗,倒在浴室里再也沒有搶救過來。
4個時刻不適合洗澡,一定要記住!
①運動后洗澡
運動后千萬不要洗澡,不管冷水還是熱水都十分危險。因為此時肌肉和皮膚血管會迅速擴張,從而使流向肌肉和皮膚的血液進一步增加,并導致器官供血量不足。
特別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的患者,運動后馬上洗澡,很可能會觸發疾病發作。
②吃飽或空腹時洗澡
剛剛吃飽,體內血液主要集中于消化系統,此時如果洗澡,可能會導致周圍血管擴張,并造成消化系統血液循環減少,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問題。
空腹時洗澡,由于人體內血糖水平較低,洗澡可能讓流向皮膚組織的血液增加,供應腦部的血液量減少,可能導致暈倒等意外情況發生。
③喝酒后洗澡
酒精和熱水的刺激,會導致體表血管擴張,大量血液從內臟轉移至體表、腦、心和腎臟等重要臟器,可能會因此出現缺血缺氧,從而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④剛起床就洗澡
對于本身就有基礎疾病的人而言,上午六點到十點期間,血壓一般處于最高值,此時不適合洗澡。如果洗澡,皮膚表面血管擴張,會導致血壓驟降,腦部和內臟容易因此缺血,從而引發心慌和胸悶等不適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休克。
洗澡的3個誤區,越早知道越好
誤區一:洗澡的溫度不對
洗澡時的水溫建議控制在35-38℃之間,不僅能清潔身體,同時對心臟、血管和皮膚等刺激也比較小。
有的人覺得洗澡時水溫越高越好,殊不知水溫太高了,會導致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很容易發生缺氧等意外情況。
而洗澡水溫過低,甚至直接洗冷水澡,可能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嚴重時可誘發心絞痛,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尤其是本身就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急性肝炎、肺結核、風濕性關節炎和坐骨神經痛等患者,一定不要用冷水洗澡。
誤區二:洗澡的時間不對
這里指的是洗澡的時長,有的人洗澡很慢,甚至一洗就是大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都沒從浴室出來。
洗澡時長不是越長越好,一般建議淋浴10-15分鐘,哪怕是泡澡也盡量不要超過20分鐘。
洗澡時間過長,人就很容易感到疲勞,很容易引發心臟缺血、缺氧,從而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嚴重時可誘發心律失常而猝死。
誤區三:洗澡的順序不對
很多人習慣洗澡時先洗頭,建議最好不要從頭開始,因為先洗頭可能會使大量血壓涌向皮膚表面,導致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
建議第一步先洗臉,因為在淋到熱水后,人體的毛孔會迅速擴張,先洗臉則可以避免臉部毛孔進入過多灰塵,造成堵塞。
然后再清洗身體,并且最好從遠離心臟的四肢先開始沖洗,等到身體完全適應后再沖洗軀干。
最后再洗頭,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冷熱交替刺激腦部血液循環,另方面由于軀干已經沖洗過了,頭皮和頭發會在蒸汽中得到滋潤,有利于清潔和頭皮健康。
今天身體沒出汗,可以不洗澡嗎?
出汗作為人體自我調節體溫的本能手段,汗水可通過蒸發和散熱來避免身體過熱。夏天就算在空調風待了一天,感覺沒出汗,其實身體根本沒有想象得那么干凈。
其實人類的汗腺時時刻刻都在分泌汗液,哪怕你感覺不到,但事實上你已經出汗了,這種叫做非顯性出汗,平均一天要排出約600毫升的汗液。
這就意味著,哪怕你什么都沒做,哪怕你感覺自己沒出汗,其實你的皮膚在一天當中已經悄悄排掉了約一大瓶飲料的汗水,只是你沒有感覺到罷了。
另外在腋窩和私密處等部位,還有大汗腺,其產生的汗水黏稠、油分重,同時還有蛋白質、糖和氨等,并且還會遇到細菌的“催化”,所以十分容易產生汗臭味。
所以,夏天就身體身體沒出汗,還是建議你每天洗一次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