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隨著病房門輕輕推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王建軍(化名)在接受CAR-T細胞免疫治療3周后,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出山東省腫瘤醫院菏澤分院。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魯西南地區首次運用“活細胞藥物”攻克難治性血液腫瘤取得圓滿成功,也為同類患者點亮了生命新希望。
患者與山東省腫瘤醫院菏澤分院血液科醫護人員們合照
個體化精準治療:CAR-T療法重塑抗癌格局
山東省腫瘤醫院菏澤分院血液科醫護團隊為患者進行CAR-T回輸
作為當今腫瘤治療領域最前沿的生物技術之一,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通過“三步走”實現精準打擊:第一步采集患者自身T細胞,第二步在實驗室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裝備精準識別腫瘤的“導航系統”;第三步將數十億級增強型“細胞戰士”回輸體內,形成靶向清除腫瘤細胞并產生免疫記憶的長效防御機制。
對王建軍而言,這條重生之路充滿挑戰。這位曾輾轉多家醫院、歷經多輪化療及靶向治療的中年患者,在腫瘤反復進展的絕境中,選擇接受這一創新療法。山東省腫瘤醫院菏澤分院副院長、血液科主任徐瑞琴回憶:“患者入組時已處于疾病晚期,我們必須在細胞回輸前嚴控腫瘤負荷,同時預判并防范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和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綜合征(ICANS)兩大風險關卡。”
經過3周治療經臨床評估為病情平穩后
5月30日,患者順利出院
雖然之后仍需進行長期監測,但最難過的一關安然過去。
全院協同作戰:筑牢生命安全防線
跨學科智囊團:血液科牽頭,聯合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ICU等12個科室組建專項小組,開展18次全流程推演及應急演練;
雙軌制監護:治療期間實施24小時生命體征監測,針對CRS引發的發熱、低血壓等反應,提前制定分級干預方案;
云端專家會診:通過遠程會診,與國內CAR-T治療領軍團隊每日連線,動態調整免疫調節藥物使用策略。
4月29日,隨著單采機順利完成T細胞收集,治療進入關鍵制備期。5月7日,承載著生命希望的CAR-T細胞緩緩輸入患者體內。在醫護團隊晝夜守護下,王建軍成功闖過細胞因子風暴期,未出現嚴重神經毒性反應,影像學復查顯示腫瘤病灶顯著縮小。
醫者仁心遇政通人和:共譜生命至上篇章
治療期間,一場特殊的病房探訪讓王建軍倍感溫暖。5月23日,菏澤市魯西新區黨工委委員張培芝、文衛中心主任陳承英攜中鼎生物代表來到病房,詳細了解治療進展,并現場協調解決患者家庭困難。“政府將全力支持創新療法落地,讓更多百姓在家門口享受頂尖醫療資源。”張培芝的承諾,映照出“健康中國”戰略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血液科為患者舉辦出院儀式
此次突破性案例,不僅驗證了CAR-T療法在真實世界中的有效性,更彰顯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